
畅交通 保供电 护舌尖
随着十五运会开幕的临近,广州市各项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攻坚阶段。10月2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全运年看广州”系列发布会——广州赛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方面的相关亮点和举措。
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办赛目标,广州从各个方面落实落细赛事服务保障要求,高标准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以崭新的城市形象迎接即将到来的体育盛会。
交通出行 提升地面公交服务能力
全运保障,交通先行。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市执委会接待部、综合保障部副部长朱光表示,今年以来,广州已新开通地铁10号线、12号线东段及西段、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以及广州东环城际、琶莲城际等6条、7段轨道交通线路,广园快速路完成升级改造,五山立交、下塘西立交已通车。10月30日,白云机场T3航站楼启用。机场第二高速公路也通车在即,广州东部前往白云机场的时长将大幅缩短。
为确保重点涉赛场所交通保障安全顺畅,市交通运输部门精细规划交通流线、精准调度指挥,针对“一场三站”、接待酒店、场馆等点位,精准规划了赛事保障“大流线”,涉及213条线路,约1300公里,并详细规划了30个场馆、23个酒店内部交通组织“小流线”,并打造了智慧调度系统,通过智能任务分发、道路状况预警、车辆定位数据共享等方式,确保“车流可视、风险可判、调度可及”。
为保障开幕式演练及疏运任务,朱光介绍了地铁方面的停运安排计划。11月1日演练当天12时至运营结束、11月9日开幕式全天,地铁4号线黄村站、21号线天河公园至苏元站区段停止对外服务。此外,开幕式当天4号线车陂站22时前停止对外服务。为保障市民出行,在地铁部分区段停运期间,将开行2条地铁接驳专线,并加密天河区、黄埔区科学城区域常规公交发班班次,提升地面公交服务能力。
为配合赛会期间广州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实施,将对限行区域的地铁公交加大运输供给。其中,地铁方面,线路行车间隔缩短至2—5分钟,并视客流情况增加备用车;公交方面,在天河、海珠、越秀、荔湾等限行区域,增加约15%的公交发班班次。
城市环境 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赛事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市执委会综合保障部常务副部长郑则文表示,按照绿色办赛理念,市生态环境局紧扣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绿色行动计划,制定了生态环境保障“1+12”工作体系,扎实推进“美丽全运”实施方案。
全力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广州统筹推进七大攻坚行动与三个支撑工作,成立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精准实施污染总量减排,开展“三个一轮次”行动,持续加强污染治理与监管;创新协商减排机制,推动200多家企业制定减排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物基础排放水平。今年1—9月,全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91.9%,PM2.5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10月以来,全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提升至92.3%,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17.8微克/立方米。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广州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和赛事保障三级联络制度,优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水质监测方案,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献策指导,全力保障水环境质量。如对涉水项目场馆和运动员驻地周边水体开展污染源排查溯源,对水质不够稳定的水体调配微型水站,开展加密监测,动态把握实时水质情况。今年1—9月,20个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优良;10月以来,李溪坝国考断面水质为Ⅱ类,全运会34个省控水体全部达标,激流回旋赛场、国际划船中心等2个涉水项目场馆水质稳定在Ⅱ类至Ⅲ类,符合水质保障要求。
强化噪声污染治理。广州制定全运会声环境质量保障“1+5”方案,即1个总体方案和5个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赛事场馆的专项保障方案。围绕比赛场馆、接待酒店声环境状况,排查周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4类声源情况,梳理源清单并有效管控。今年1—9月,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为89.7%,10月以来,提升至95.9%。
推进实现美丽全运。广州将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运营等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赛事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全国首个零碳改造建筑、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将投入赛事。
供电保障 启动最高标准特级保供电
十五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围绕保供电要求高、周期长、范围广等挑战,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副总经理、市执委会开幕式指挥部电力保障团队执行副主任刘智勇表示,广州周密部署、精心筹备,全力以赴做好电力保障工作。
聚全网之力,筑牢保电根基。南方电网公司作出“全网保广东、广东保核心、内地保港澳、各地保平安”的总体部署,依托“西电东送”大通道,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充足的清洁能源。目前,大湾区供电可靠性已达到世界主要湾区先进水平。同时,调拨业务骨干跨域驰援广州赛区保供电,预计高峰时期单日投入巡视和值守人员将超过7000人。
突出数智绿色,提升城市品质。广州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绿色低碳水平。运维更“数字”,完成438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推进超30万台输变配智能终端设备应用,建成国内领先的超大城市数字电网,实现全景感知、全域数字透明;保电更“智能”,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巡检体系,10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保电一线;用能更“绿色”,实现所有25个赛事场馆100%绿电供应,自建710座绿电充电站和28座高品质综合能源示范站,全方位支撑绿色赛事举办。
食品安全 做好总仓食材安全保障
以美食为媒,让世界品味广州。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苏学标表示,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从源头到餐桌,从排查风险隐患到全过程监管,全力为赛事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环境。
强化源头严防,做好广州区域总仓食材安全保障。广州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总仓服务商运行、总仓食品安全专家三大团队,落实日常巡查、值班会商和应急处置三大工作机制,对供应广州、佛山、阳江、湛江、肇庆、清远、梅州、云浮,以及香港、澳门特区等10个赛区运动员食用的六大类食材,实行“全周期、全链条、全闭环”管理。截至10月28日,总仓已采购验收近3000批次食材,按要求严格落实“批批检测”,已核验出仓600余吨。
强化闭环严控,做好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协同专业技术机构,对接待酒店、比赛场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实行食品安全驻点监管,强化食材查验、贮存管理、加工制作、留样管理等全流程闭环监管,确保每一批食材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安全可控。截至10月28日,已保障运动员和技术官员就餐8.6万人次、运动员场馆工作人员餐食超13万份。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加强全市社会面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市民群众、来穗宾客安心畅享广州美食。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