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湿地十周岁了!一文读懂:广州湿地生态保护建设主题发布会
  • 听全文
  • 2022-09-22
  • 来源: 广州新闻发布
  • 分享到
  • -

  9月22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广州湿地生态保护建设主题发布会。市林业和园林局、海珠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学者介绍广州市湿地生态保护建设相关情况。

  生态与经济双赢

  广州湿地保护显成效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近年来,广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保护体系基本完善

  广州建立了以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等其他保护形式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截至目前,建成湿地公园25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个),设立湿地保护小区32个,建成自然保护地89处。

  积极推动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设,已有省重要湿地1处,今年正在积极推进1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省重要湿地申报和认定工作。

  保护修复初显成效

  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为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地,探索实践湿地生态修复,总结出富有广州特色的农耕文化遗迹、废弃矿坑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方案,为国内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湿地保护修复方案。

  广州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物种多样性不断丰富,成为湿地保护修复典范。据各点最新监测数据,广州市湿地范围有维管束植物835种,动物1208种,其中昆虫738种,鸟类187种。

  聚集区域发展优势

  广州积极探索湿地保护修复和生态价值转化途径,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实施了海珠湿地的人工复合湿地、花都湖的矿坑湖等湿地的保护建设和生态修复,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游憩休闲生态产品,又提升了周边地区的营商环境水平,走出一条湿地治理服务城市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海珠湿地通过“只征不转”的保护模式,将万亩果园转变为城央的“绿心”“南肺”,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大型企业在湿地周边汇聚,带动周边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环海珠湿地价值圈的生态核心。

  南沙湿地作为广州南部的生态调节器,为推进落实“南沙方案”提供生态绿核支撑。

  花都湖湿地变成了今日白鹭嬉戏、水草丰美的国家湿地公园,每年接待市民游客近千万,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天河湿地公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建设成为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以及休憩科普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湿地,为天河智慧城夯实生态基底。

  法制保障日渐完善

  2018年7月1日出台了《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广州市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有湿地地方性法规的城市。

  《规定》明确了湿地管理体制、分级认定与保护规划、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等,建立健全了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广州市实施湿地的全面保护、科学修复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科普宣教成效显著

  广州坚持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宣传教育,建立了政府部门主导、科研院校和团队合作、社会组织参与的科普宣教模式,以各类自然教育学校为基地,结合“世界湿地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湿地保护相关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生态保护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开展自然教育课程近4000场次,举办大型科普活动300多场次,累计参与者达400万人次。

  擦亮生态名片

  海珠湿地保护成果丰硕

  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蔡莹从以下十个方面对海珠湿地的十年保护发展成效进行介绍:

图片

  全国首创“只征不转”保护性征地

  2012年,政府将面积达11000多亩的万亩果园集体农用地征作国有,广州“绿心”的保护从此开启新纪元。

  建立广州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5年,广州在中心城区打造了三倍于纽约中央公园的城市绿核。

  首次以“海珠”命名新物种

  近两年连续发现两个全球昆虫新物种,均以“海珠”命名,以及9个中国新纪录种(包括1个新纪录科和3个新纪录属),都是在中国首次发现并记录。鸟类则十年间从77种上升到187种,是原来的2.42倍。

  全国首创专章保护形式

  2018年出台的《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中专门列出10个条款,对海珠湿地实施永久保护,同时将海珠湿地划入生态控制线。

  打造知名湿地文化品牌

  湿地花墟、龙船景、“走读自然”徒步大会、湿地国际音乐节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每年三月,湿地3.2公里的宫粉紫荆竞相开放,吸引超300万游客前来打卡。

  引领自然教育发展

  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品牌已经成为行业翘楚,已挂牌湿地实验学校16个,积累省级和国家科普荣誉品牌18个。开发湿地课程100多项,成为百所小学使用的乡土教材。

  成为广州第一批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联合周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业园区的科技资源,开展科研项目约90余项,形成多领域多方参与的科研监测体系。已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粤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湿地水质从劣V类提升到III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比周边平均水平低约20%;气温比周边区域低0.5-1度。海珠湿地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以无界湿地理念不断发挥生态溢出效应

  通过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使得环境的虹吸效应日益凸显,促进了周边唯品同创汇,创投小镇等新型产业园区等的转型升级,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吸引总投资额达867亿元。环海珠湿地高质量发展带逐渐成形。

  成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

  牵头21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湿地公园,成立行业联盟,创新“湿地+”理念,打破湿地孤立保护发展思路,加强行业合作交流,凝聚先进力量,携手先进同行共同发展。

  蔡莹表示,海珠湿地下一步将以“四化”为发展方向:

  一是“平台化”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联盟和企业家联盟秘书处已落户海珠湿地。未来海珠湿地将利用优越地理优势,秉承“湿地+”理念,充分发挥等上述三个联盟的平台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和辐射,聚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建设。

  二是“标准化”

  根据过去十年的积累,海珠湿地已经在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科研监测等方面形成系列标准,成为湿地行业第一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并将在今年验收。下一步,海珠湿地将实施“出海计划”,整合已有的做法,梳理成熟经验,推广到不同的湿地同行中去。

  三是“智慧化”

  海珠湿地正打造全国首个“上云”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43%。在日常工作中,化“人管”为“智管”,提高管理效率;在科研监测上,实现精准、实时、持续;在科普教育中,以VR等手段强化趣味互动。

  四是“国际化”

  今年11月,我国将在武汉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海珠湿地将以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秘书处的身份承办武汉大会的相关分论坛。下一步海珠湿地将对标国际优秀湿地,加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城央湿地

  向全球分享广州绿色经验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峰认为,海珠湿地十年的建设不仅对广州,还对全球特大都市的人居环境提升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城央湿地

  海珠湿地作为城央湿地,不仅是对广州湿地生态本底的保护,更是为城市提供了全面的生态服务,利用8种生态工艺,形成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永续调节周边10平方公里内涝、污染等问题,既有“绿色颜值”,也有“金色价值”,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良好范例。

  此外,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还联合中科院、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一流团队,为海珠湿地规划建设超大城市中心区的生态稳定器,同时作为广州重要的“冷源地”,为提升湿地碳固存提供了支撑,为“双碳”目标实现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持续分享广州绿色经验。

  构建起“城央生命共同体”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湿地为各类生物创造“食、住、行、游”四类场景,构建果、稻、虫、鱼、鸟城央生态链。基于水鸟行为模式的栖息地设计,4座鸟岛增加鸟类栖息面积22989平方米。根据各类水鸟的腿长翅长定制5.3公顷水深合适,可安心起降的水鸟食堂,让海珠湿地成为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站。

  这里不仅是动物家园,更是有温度的市民乐园。感潮河网、果基农业、鱼鸟天堂、水乡文化,融汇了繁华都市和自然生态美景,为花城广州增添了无限风光。

  胡峰介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正在研究将海珠湿地纳入广州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更高能级的生态系统。依托湿地,迁地保育南中国珍稀乔木,建立湿地植物“种源库”,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园,让海珠湿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地标。

  湿地公园

  发挥三大可持续发展价值

  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傅京燕表示,保护建设湿地公园对广州的可持续发展有三方面重要性:

图片

  从生态价值方面看

  由湿地植物,草滩鸟岛、城市小微湿地群形成的生态系统,成为了粤港澳鸟类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生态价值。另外,生态产品通过发挥其生态功能,减少特定灾害或相关环境现象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也是彰显经济价值的一种方式。

  从社会价值方面看

  海珠湿地无界地融入了广州中轴线城市景观,对构建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珠湿地使得周边平均气温降低0.5°C—— 1°C ,降低热岛效应将有助于节能降碳。

  从经济价值方面看

  湿地可以释放生态红利,吸引新型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创意经济相关产业在区域内聚集与发展。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