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面疫情防控关键是不聚集|一文读懂:10月30日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 听全文
  • 2022-10-31
  • 来源: 广州新闻发布
  • 分享到
  • -

  10月30日下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海珠区、市疾控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通报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图片

  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图片

  10月29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191例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通报:10月29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191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165例在隔离观察、管控区域中发现,26例在社区筛查及发热门诊中发现。以上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病情稳定,无重症、危重症感染者。

  海珠区管控区域持续传播

  须进一步加强管理 力争如期降级解封

  海珠区新增97例,疫情仍然集中在江海街、赤岗街、凤阳街和南洲街管控区域,新发病例除了在集中隔离人群中发现外,在赤岗街客村片区、凤阳街康乐片区、南洲街大塘片区等管控区域内的新发病例数呈现增加趋势,说明在这些管控区域内,仍有人员流动和交集,造成了病毒的持续传播,须进一步加强管理,避免人员交叉感染,尽快阻断传播,使风险区域能如期降级解封。

  白云区前期聚集疫情有效遏制

  新增散发病例集中 且存在传播和外溢风险

  白云区疫情前期传播风险较大的黄石街石岗村和马务村,均禾街的罗岗村,大源街的城中村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新发病例均在管控区域内发现,白云湖夏茅村开始有序解封;近期新增的散发病例集中在松洲街、嘉禾街、新市街等,涉及市场和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场所,仍存在一定的社区传播和外溢风险。

  天河区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和局部小规模聚集的特点 

  传播链条总体清晰

  天河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和局部小规模聚集的特点,传播链条总体清晰,波及多条街道和学校,当前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龙洞、沙河等街。其中,龙洞街道某高职院校和城中村近两日报告病例多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疫情发展势头得到遏制。但10月29日,天河区在沙河街某服装商业城从业人员中发现1例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其活动轨迹涉及天河区沙东片区服装商城,人员高度密集,续发风险较高,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开展现场处置。

  控制本轮疫情的关键是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本轮疫情绝大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潜伏期较短,在追踪密切接触者或社区筛查发现核酸异常时,有部分密切接触者已转阳或者已在家庭、社区人群中出现隐匿传播,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

  张屹介绍,当前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传播快和隐匿性强,控制住本轮疫情的关键就是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进一步降低社会面传播风险。市场商超、餐馆酒店等相对密闭和人流密集场所是疫情传播的集散地和放大器,相关区陆续采取了倡导居家办公、暂停部分商家生产经营等临时性措施,请市民朋友理解和配合。

  从流调情况来看,规范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隔离病毒、阻断疫情传播,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期间,广大市民朋友外出时一定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积极参与区域核酸筛查,倡导简约生活,减少聚集、聚餐、聚会,尽量不到密闭半密闭公共场所,进入公共场所做到扫码、测温,主动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如有发热、咽痛等不适,请及时就医。

  落实场所码扫码查验是推动社会面防控的有效方式

图片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文谦通报:广州市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多点散发,落实场所码扫码查验是推动社会面防控的有效方式,能防止存在疫情传播风险的人员进入场所,有利于降低疫情感染风险,实现人员的安全流动。

  目前,广州市经批准使用的场所码包括有“穗康场所码”和“粤康场所码”两种。此外,为提高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通行效率,广州市在普通“场所码”基础上研发了防疫“数字哨兵”,可以实现通过健康码、身份证、广州老人优待卡等身份证明实现“反向扫码”、快速通过。

  截至2022年10月29日,全市共设置有效的场所码扫码点近53万个,总扫码量超过32.98亿次,阻止红码人员进入各类场所超11万次,阻止黄码人员进入各类场所超18万次。10月份以来,通过扫场所码,为全市疫情流调提供线索245批次,对做好花都、白云、海珠等区疫情防控起到了支撑作用。

  各类场所经营管理者应当在入口显著位置张贴场所码,并安排专人负责查验扫码结果,切实做到“应扫尽扫,不漏一人”。扫码查验发现红黄码人员的,要及时联系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置。同时,要关心帮助没有或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数字哨兵”反向扫码或者手工登记等便利措施,不得阻扰其正常通行。

  疫情防控无小事。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进入大型场所要扫码,进入街边商铺等小型场所时也要扫码,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负责任的表现,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将成为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

  海珠区:

  除琶洲街外实施非必要不流动

  感谢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图片

  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晓初通报:海珠区本轮疫情发展迅速,目前处于关键期,是最吃紧的时候,为全力遏制疫情传播风险,海珠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社会面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分布情况和专家研判意见,30日凌晨海珠区发布了《关于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六)》,在全区除琶洲街外的其他区域,实施非必要不流动、倡导机关事业单位居家办公、非城市保障型企业停止运营等社会面防控措施,给市民朋友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不便,感谢广大市民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此举的目的是让有疫情的社区,尤其是城中村尽快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交通部门也对公交、地铁线路作了相应调整,请有出行需求的市民群众留意交通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

  二是细化防控区域管理。针对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海珠区对江海街桂田、凤阳街凤和社区和赤岗街客村等区域,划定了中高风险区;对南洲街大塘、华洲街龙潭、官洲街赤沙等城中村区域进行了临时管控,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的防控措施。根据城中村内建筑密集、业态比较复杂的情况,海珠区对管控区域进行了硬隔离,细分小网格,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严禁网格之间人员流动,防止传播风险。请中高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的市民,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政策,不聚集、不流动、不串门。

  三是做好服务保障。在物资保障方面,目前全区共有14家大型商超全量供应,大米、蔬菜、肉类等八大类民生用品供应充足、品类齐全,每日供应量约3千吨,最大储备量约1万吨。

  在医疗保障方面,每个中高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都成立医疗救助专班,设置医疗保障点,配备必要医护力量和救护车,建立送医绿色救治通道,点对点跟踪好孕产妇、肾透析及肿瘤患者等6类特殊人群医疗需求。市民群众有生活、就医等困难,可以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协助解决。

  自10月24日起,海珠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暂停返校及线下教学,按照“一校一案”“一班一策”的思路,有序组织好线上教学。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密切家校沟通,及时协助解决孩子在居家时学习、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达到“有质量”的线上教学目标和要求。

  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

  关键就是不聚集

图片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闻发言人张周斌通报:根据市疾控中心每天的动态评估,当前海珠区疫情的实时传播指数(Rt),从最高的8.2降到28日的3.2,再到30日的2.6。虽然有下降,但这个数值仍然比较高,意味着1个人在一个平均潜伏期(2天)内还可以传给2.6个人,说明社区的隐匿传播链依然没被有效斩断,当前的传播速度还是较快的。为了尽快斩断社区传播链,控制疫情发展,30日海珠区发布了《关于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六)》,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是降低非必要的流动、减少人员的交叉。关键就是不聚集。

  对于中高风险区以外的市民,要减少非必要外出活动。如果必须要外出的,譬如采购生活物资、倒垃圾,一定要注意避免聚集,戴好口罩,快去快回。在核酸检测时,不要扎堆,特别是当其他人采样的时候,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除了自己采样的时候可以摘下口罩,其他时间都要全程戴好。在外出活动期间,市民朋友一定要注意手部清洁,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碰自己的口、鼻、眼。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液。

  参与防控的市民志愿者

  要做好个人防护

  一些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中的热心市民志愿者,参加社区防控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无论是穿“大白”或隔离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戴好口罩,并且4个小时就定期更换。工作时,市民朋友要避免用未清洁消毒的手触摸口、眼、鼻。饭前,摘下口罩后再洗手;吃饭时,不聚集、不聊天;饭后,换上新口罩。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