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蓝天护碧水守净土 广州亮出“成绩单”“方法论”
  • 听全文
  • 2023-08-18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全国38条治水经验 广州“贡献”14条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8月1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发展·看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以数据亮出广州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绩单:今年1-6月,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4%,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20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18个断面水质优良,劣Ⅴ类断面清零,10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100%稳定达标,3条国控入海河流水质全部优良。土壤环境质量稳定,“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

  亮“成绩单”,更要谈“方法论”。住建部发布的全国38条治水经验中,广州被收录14条,数量全国第一;创新市政设施规划用地传导路径……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分享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成果。

蓝天白云下的广州,一对新人正在拍照

  护生态:市中心区100%实现公交纯电化

  为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州,一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正在这里开展。据介绍,市生态环境局正深入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目前,广州登记注册纯电网约车已达14.93万辆,完成非电动公交车淘汰,市中心区已100%实现公交纯电化;注销、报废高排放营运柴油车971辆;遥感监测柴油车约221万辆次,抽检柴油车2.09万辆次,抽检船舶燃油560艘次。同时,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产品限值抽查637家次,推进130家重点企业分级管控,清理整治57家企业简易低效的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无组织排放和泄漏等10个关键环节问题。

  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是“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广州持续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和污染源监管,督促加快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和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并重点开展蕉门水道“一河一策”总氮治理和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净土保卫战的思路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据悉,市生态环境局确定重点监管企业52家,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85个。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于8月15日正式施行。“该规定是针对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小切口’立法,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提升,以期破解餐饮场所给周边群众带来的环境污染难题,促进餐饮行业绿色发展。”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新闻发言人郑则文说明道。

  保碧水:147条水体保持不黑不臭

  今年1至7月,广州已完成治理的147条城市黑臭水体持续保持不黑不臭;住建部发布的全国38条治水经验中,广州被收录14条,数量全国第一……会上,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明介绍了近年广州在深化河湖长制、引导公众参与治水、建立问题预警机制等方面工作的最新进展。

  他表示,为深化河湖长制,市水务局制订《广州市河湖长制监督检查办法》,修订《广州市河长制工作有奖举报办法》,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将各级河长履职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内容,对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同时,引导公众参与治水,鼓励群众监督举报违法排水排污行为。组织全市1万多名民间河长巡河护河,建设11个治水志愿者驿站,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格局。

  水环境综合治理,离不开规划引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经济师邱琳在会上介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强化规划传导机制、优化审批服务3个方面落实水环境治理规划用地保障工作,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们在国内率先创新了市政设施规划用地传导路径。”邱琳介绍,在该项工作中,市规自局一是规划核查摸清家底,构建市政黄线图则数据库,通过梳理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污水处理设施用地,整合治水工程图则308处;二是建立规划衔接路径,提前预控治水工程用地;三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更新机制,印发市政黄线管理工作指引,明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详细规划阶段的市政黄线更新流程及入库要求,从制度上保障治水工程科学衔接详细规划。

  守净土:化肥使用量6年连降

  广州全市化肥农药使用总量连续六年负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彬介绍,打好农业污染防治主动战,该局推动构建“1+3+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即规划布局“一张图”,打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种植面源污染防控“三大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指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绿色食品认证“三大绿色转型”。

  在“一张图”中,市农业农村局制定设施农用地正负面清单,明确设施养殖业发展方向,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指导各区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

  “三大攻坚战”方面,李彬表示,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通过运用财政杠杆,广州引导养殖户累计完成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养殖水治理20.4万亩。全市健康养殖示范面积占比超80%。为有效促进广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该局推出有机肥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今年1-7月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为54162.63吨和1529.52吨,同比减少0.65%和1.34%。

  治“热岛”:正推进“城市降温项目”

  广州市气象局气候首席、正研高工潘蔚娟介绍,今夏北半球多地受到极端高温事件影响,7月6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到17.08℃,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7月也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广州2023年高温具有“来得早、日数多、创新高”的特点,截至8月16日广州市共发布不同级别高温预警信号151站次。5月18日出现今年首个高温日,是历史第9早。全市平均高温日数为35.1天,是历史同期第3多。5月31日番禺站录得31.3℃的日最低气温,创全市历史新高。7月15日花都站录得39.6℃,打破1959年建站以来最高纪录。

  潘蔚娟表示,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广州城区热岛强度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最强的区域位于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中西部、天河区西南部、番禺区北部和白云区西南部至花都区南部等,中心强度达到1.0—2.0℃。热岛效应加剧城区高温强度,在热岛强度较强的区域,高温过程时热岛强度超过1.5℃的概率高达60%至90%。

  广州市气象局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强广州热环境监测评估工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据悉,该局参与由世界银行城市减灾土地局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推进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广州试点工作,采用新建专项测站、发展卫星遥感融合反演技术和无人机遥感等多种手段,实现了降温示范区温度变化的精密监测,开展了局地热环境关键影响因子评估。

  广州环境治理“方法论”

  水污染防治“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广州持续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和污染源监管,督促加快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和排水单元达标改造。

  净土保卫战“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确定重点监管企业52家,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85个。

  深化河湖长制:将各级河长履职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内容,对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打好农业污染防治主动战:构建“1+3+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即规划布局“一张图”,打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种植面源污染防控“三大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指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绿色食品认证“三大绿色转型”。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