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广州公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持续深化“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主动涉企服务”等改革,构建起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服务“一窗汇聚”、诉求“一线应答”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格局。2024年共办理审批服务事项突破2200余万件,位列市直单位第一;承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165.1万件,办理热线工单52.7万件,公安政务服务效能指数评价持续位列市直单位前列;广州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入围广州市第二届“最具获得感”案例评选,得到社会各界点赞支持。
一、坚定护航发展,坚决扛起营商环境公安责任
(一)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广州公安始终对标一流,以先行示范标准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围绕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智能汽车产业、粤港澳大湾区车辆及人员流动便利化等方面,累计出台200多项改革举措。其中,首创机动车解抵押线上“一站办”,全市范围已有75家检测站为1.1万位车主提供“即申请、即出证”的车辆年审和满签换证服务。实现金融机构营业准营“集成办”,以部门间共享电子凭证的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准营办理缩减3个工作日。实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安心办”,助力广州演艺展会市场繁荣有序。扩大智能网联车车路协同试点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含一般道路和高快速路),推动广州成为国内唯一出台示范运营车型目录城市。
(二)聚力重点环节改革攻坚。广州公安纵深推进减流程、减成本、减材料、减时间、优服务“四减一优”专项行动,推动136项行政许可审批效能跨越式提升,办理时限压缩率达95.7%,379个事项实现线上线下“跨域通办”。广州公安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深度挖潜集成服务效能的关键抓手,以13件涉及公安事项的国家“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落实为牵引,创新联办模式。一是以企业群众视角梳理重构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打通信息系统壁垒。二是从跨部门、跨警种、警种内联办等3个维度,推出“企业开办”“婴儿出生”等跨部门“联办”事项21项;推出跨警种“合办”事项6项、单一警种多事项“速办”44项。三是在全市23个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布建99个“一件事”专窗,在政务服务网、“穗警易”“穗好办”等线上平台打造“一件事”专区,实现线上多元选择、无感办理。目前,广州公安已上线“一件事”主题服务套餐71件,累计办理业务130余万件。
(三)聚效企业实际体验提升。广州公安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推进公安涉企服务“三提升”,即“企业咨询”提升为“政策宣讲”、“窗口服务”提升为“上门服务”、“审核审批”提升为“全程指导”,推动进企进园宣讲、上门“一站式”服务,实现“企业找服务”向“服务找企业”转型。2024年共为200多家重点企业举办120余场次政策宣讲会,累计提供900余次上门服务,办理各类证件6600余件。(四)聚势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广州公安成立护航经济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为企纾困大走访营商环境大提升”“民营企业服务周”行动,加强对企业合规经营“点对点”帮扶;推行信用监管、健全包容审慎监管,对涉保安服务、特种行业等从业单位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低风险企业,抽查比例降低到3%-20%;对重点企业落实“综合查一次”柔性执法,助力企业安心经营、放心经营。
二、推进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效能
(一)深化“一门式、一站式”窗口服务。广州公安持续推进“一门式、一站式”集成服务升级,持续改进大厅窗口软硬件环境,硬件上,按外观标志、服务流程、标准清单等10个标准化要素,统一外观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监督,完成对市局政务服务综合大厅,黄埔区、花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专区改建扩容,新增大厅面积共计1625㎡;软件上,健全服务、监管、评价、问责等窗口工作体系,全市2900余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施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管理,提供标准化、同质无差别服务。广州公安坚持以细实举措优化提升“一门式、一站式”服务便利度,率先将长者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年龄由65周岁下调至60周岁;将标准证件照有效期从180天延长至1年;针对暑期办证高峰,采取加时、加速、加号、加窗、加智能签注设备的“4加1”优化措施,全力满足群众办证需求;推出5+X延时服务、上门办、专场办等便利化服务措施;畅通窗口现金支付渠道,解决老年人、境外人员电子支付不便问题,为群众提供暖心、高效的办事环境。(二)打造“一窗通办”改革广州样板。广州公安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穗警精神,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痛点堵点,率先启动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推动项目入选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实现“一个窗口办理全警种‘高频’政务服务业务”。推动实现“四个更”:高频服务“更便捷”,广州公安强化“全科型”专业队伍培训,在全市各公安办证大厅各建成3至8个“一窗通办”窗口,群众进一窗即可办理多项事;可办事项“更丰富”,广州公安推动1805项公安事项进驻市、区两级“一窗通办”窗口,同步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等门户上线预约服务,实现对企业及车驾管、出入境、户政“高频”事项有效覆盖;办理流程“更高效”,广州公安自主研发集成13种外接设备的“一体化”采集受理终端,同步推动线上平台功能改造,实行一次预约、一次取号、统一叫号,群众可按指引前往轮候时间最短的窗口办理业务;延伸服务“更广泛”,广州公安建成融合驾驶人体检、出入境签注、身份证办理等多警种业务的政务服务自助办证服务站59个;在全市优化布局923台警务自助终端,推动“一窗通办”向群众家门口延伸。2024年共办理“一窗通办”业务42万余件,同比增长24.3%。平均等候时长、平均收件时长,对比改革前分别减少了73.6%、80.5%,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三)重塑“互联网+智慧”服务新生态。广州公安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试点城市优势,率先推出“驾驶证自愿降级、个人名下机动车和驾驶证信息查询”等实现网办。率先落实居民身份证全国异地自助办、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全城通办,率先在全省推广电子居住证并广泛应用于公安、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政务服务办事场景。广州公安聚力“一网通办”改革,解决业务系统隔阂、数据壁垒瓶颈问题,率先建成市级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签名应用,拓展数据共享渠道,实施统一受理、审批、流转,全面提升办理质效。广州公安把“掌上办”“指尖办”作为优化政务服务生态的重要举措,累计推动415个事项上线“广州微警务”小程序、注册人数达1200多万,推动高频事项全量接入“粤省事”“穗好办”等移动端。2024年,公安服务事项网办量达255.3万件,同比增长16.18%,自助办量达365.6万件,同比增长7.44%。
三、坚持民意导向,开创共建共享政务服务新局面
(一)开门纳谏听民声。广州公安始终把群众体验感满意度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公安局领导定期接听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民解难题,各级领导挂点一线“坐窗口”听取意见、“走流程”体验服务;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好差评”等渠道,精准掌握群众热切关注诉求。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公安专线总客服功能,持续优化“接、答、派、办、评”闭环管理、高效办理机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办理满意率同比上升4.79%。
(二)协同共治聚民力。广州公安持续畅通优化社会各界参与改革、体验服务渠道,主动邀请人大代表考察、参与公安政务服务改革,定期梳理、联动解决涉公安政务服务问题;推出“代表随手拍”反映事项“提级、提速、提质”“三提”工作机制,办理“代表随手拍”反映事项822件,办理满意率100%。
(三)多措并举解民忧。广州公安强化机制、方法创新,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公安专线“闻声而动、接诉即办”改革,对全部诉求事项落实快速响应、限时办结;首创“民声热点榜”工作机制,建立热点诉求上榜、监测、撤榜等“闭环”工作流程,推动“赴港澳台签注”“户口迁移”等热点诉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