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驱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不断发展,对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民政部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此后数字民政改革在全国各地提速升档。广州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统筹推进智慧民政建设,不断适应新常态、谋求新突破,推动民政数据归集、共享、开发、利用等实现新发展,为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聚焦高效便民,多领域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政务服务是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环节,是人民至上的一面镜子。针对部分政务服务标准还不统一、线上线下协同不够到位的问题,广州民政部门坚持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针对系统不通、数据壁垒、流程不优等问题全面攻坚,逐项破题,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一是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联合政务数据、公安、人社、医保、卫健、退役军人事务、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推出“公民身后一件事”“扶残助残一件事”,探索推进“社会组织登记一件事”“救助一件事”,配合参与“公民婚育一件事”“申请公租房一件事”“公积金贷款购房一件事”,实现了残疾人证件办理、助残补贴申请、失业登记、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亡者户口注销、火化证明出具、社保医保停发停保、基本养老保险支取销户、遗属待遇申领等公民个人事项“一站式”集成办理。二是实现“穗好办”应上尽上。围绕低保救助、养老助残、慈善志愿等查询和办理业务,在“穗好办”APP上打造“民政专区”,共归集社会救助、区划地名、社会事务、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慈善社工、社会组织、福利彩票以及殡葬服务等9大类业务专题版块,上线民政服务事项108项。三是推进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打通“名单生成、审核确认、财政支付、结果反馈”多环节数据流转通道,推动实现“长者长寿保健金发放”“困难群众污水补贴发放”“困难群众春节慰问金发放”“困难群众中秋慰问金发放”等事项“免申即享”,惠民政策兑现“无感”、服务“有感”。
二、聚焦基层减负,全方位赋能市域治理“一网统管”
基层是服务群众最直接的阵地,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仍需持续改善,不少基层干部陷入大量报表、数据、多头报送、文山会海和工作微信丛林之中,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广州民政部门坚持从市域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利用数字底座打通数据基础,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低风险的市域治理体系。一是推进集约化信息系统建设。高标准建设一体化行政审批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元数据治理,将各线口业务数据汇集成民政服务对象库,经清洗比对后共享利用,实现“一平台”优化系统操作、“一张表”简化数据填报、“一站式”完成业务办理,有效解决基层“多头报”、“重复录”等问题。完善省市两级数据直达服务专区,推动政务数据直达基层。二是构建全方位网络安全防护。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弱口令”排查、云资源设备监测,及时更新系统漏洞补丁和升级病毒库。部署高性能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网络安全设备,实时监测和拦截外部网络攻击,开展网络安全攻防对抗演练。三是激活立体式管理中枢效能。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神经中枢作用,在全局系统布局3959个视频监控,实现全域覆盖。深度植入调度端视频会商、智能化值班管理等多元功能模块,全方位打通视频会议链路。上线“智能引导”识别功能,一键筛出应办未办人群。目前,长寿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府资助“平安通”服务三类业务已实现智能精准识别。
三、聚焦数据效能,高标准推动民政运行“一网决策”
作为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数据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共享、开发利用,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公共数据点多面广,很多又归属于不同部门,往往面临着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不充分、数据标准不统一等挑战。广州民政部门坚持下好“数据”这步先手棋,把数据聚起来、管起来、用起来,为科学精准决策、高效高能治理、便捷优质服务发掘“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依托市政务数据服务门户、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等,利用“数据超市”推进数据共享和有效利用。目前与全市38个委办局、11个区共享数据互联互通,完成三张清单编制,利用市数据门户发布236个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和54个数据开放目录,汇聚数据约20亿条。二是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积极对接“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共建2个应用主题(民生服务、城中村治理),提供33个数据主题,共计373个数据项,涉及救助、区划、养老、儿童、社会组织5条业务线。构建一体可视化数据分析专题平台,实现养老、救助、婚姻、核对4个业务专题的数据分析及展示,为管理决策提供导向性参考。三是运用评价机制辅助决策。强化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投诉建议体系与“好差评”体系、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的对接联动,运用大数据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和数据挖掘,及时发现政务的堵点难点,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进民政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四、聚焦改革创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数字化改革落实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时,改革创新是必由之路。广州民政部门积极抢抓机遇风口,通过智慧提速、机制提效、创新提质等方式,持续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创新,奋力推动民政事业走前列、作示范。一是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在白云区试点应用民政救助 AI 问政大模型,通过国产算力平台搭建24小时智能问政服务应用,接入“穗救易”、“粤政易”等服务平台,利用大模型、人工智能、数字人等新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创新交互模式,为办事群众提供随时随地、零距离、一站式的沉浸式咨询服务,不断拓展“网上办”“掌上办”“好办易办”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路径。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则,经市民政局授权,由广州数据集团将广州市婚姻登记记录证明信息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等形式向银行提供,应用在个人在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时,在个人授权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调取个人的婚姻状况,用于贷前的风险审查,以及偿债能力的评估,最大限度释放婚姻数据效能。三是探索民政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探索打造民政领域“个人数字空间”,建立民政服务对象“画像库”,支持提供依场景授权许可的个人数据转移流动和开发利用服务。鼓励和引导养老、婚庆等重点行业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推动实现各类数据空间互联互通,促进跨空间、跨区域、跨行业身份互认、资源共享、服务共用。
下一步,广州市民政局将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协同治理,提高民政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免申即享”“跨域办”“云上办”等特色服务深度广度,以数字之力激活改革、创新、开放三大动力,更好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