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从“排水防涝”到“与水共生”,番职院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解师生难事

  • 2025-05-15
  •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 分享到
  • -

  雨水管理能力提升、雨水资源利用增强、环境与功能双优化、师生反响良好……从“排水防涝”到“与水共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在校园改造提升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整体提升了校园吐纳雨水的弹性,更塑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新图景。

图片

建成后的廉政文化广场

  “雨污合流,绿地杂乱,雨水排放不畅,局部积水。”番职院的师生们谈起项目改造前的校园时,个个眉头紧锁,每逢雨季更是苦不堪言。个个期盼尽早尽快提升校园治理,下大力气推进生态建设。

  海绵城市改造是番职院师生民心所向。该项目改造范围达44000平方米,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采取系统性措施进行优化升级,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校园水循环体系,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和校园环境的整体提升,让上万名师生实实在在地受益。

  番职院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调蓄”为核心理念,主要通过三大措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一是优化排水机制。通过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从源头上解决雨污合流的问题,同时通过优化竖向设计,合理规划雨水径流路径,将雨水优先引导至公共绿地及调蓄水体进行净化和滞蓄。二是落实设施海绵化改造。对9500平方米的硬化地面进行了透水铺装改造,新建生态停车场9600平方米,减少硬化地面,增加雨水入渗量,有效减少地面径流,同时涵养地下水,改善城市微气候;新建下沉式绿地25600平方米,增强雨水的滞蓄和净化功能,有效削减径流污染,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三是推进景观与功能融合。通过将廉政文化广场与西区雨水花园、生态停车场等海绵设施有机结合,不仅满足师生休闲、雨水调蓄、停车需求,还实现了“平急两用”的多功能目标。

图片

建成后的雨水花园和生态停车场

  虽然目前已经进入南方的梅雨季节,但番职院的万名师生再也不用发愁了。校园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了雨水的自然渗透、滞蓄,有效缓解了校园积水问题,实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目标,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条件。“以前下雨绕道走,现在雨停地速干。”

  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下雨时,部分雨水经过生态护坡或植草沟等设施的初步渗透、净化后,转输至荷花池及雨水花园进行滞蓄。超量雨水被导入东湖、西湖等大型水体进行调蓄。学校通过设置取水设施进行湖水回用,有效节约绿化浇灌用水、减少水费的支出。”

  海绵设施不仅改善了校园水安全与水环境,还提升了绿地品质,拓展了师生休闲空间,实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双赢。未来,番职院将继续探索绿色低碳校园建设路径,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直观感受绿色生态理念,打造一个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绿色校园。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