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 市财政局

财政“账本”晒出新标准,广州财政透明度再获全国第一

  • 听全文
  • 2024-12-31
  • 来源:广州市财政局
  • 分享到
  • -

  近日,由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课题组研究编撰的《2024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通过对全国296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公布的一百多项财政透明度相关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得出“2024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广州市以78.98分(百分制)位列全国第一。这是继2014年、2019年、2021年、2022年后,广州第五次在该排行榜上位列全国第一。

  一、 主动加压,提升信息公开的创新力

  (一)突出“人无我有”,拓宽公开范围。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积极拓宽财政信息公开范围,包括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作为“第五本预算”增加纳入公开范围,增加公开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增加公开财政投融资情况及国有资产和政府债务专项报告等,比其他城市公开更多内容,将管财用财置于阳光之下。

  (二)突出“人有我细”,增加公开内容。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财政预决算公开要求,地方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表样仅27张表,广州预算实际公开75张表,公开更加全面完整。从全市、市级和市本级三个维度编制报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国资收益及社保基金“四本账”全部公开到“类、款、项”三级项目,且以文本与视频等全方位注释财政预决算,兼顾整体与细节,化专业为通俗。

  (三)突出“人细我专”,规范公开模板。在全省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广州特色元素,形成广州市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四套公开规范模板,从市、区、街(镇)到政府、部门、二级单位,全部按“统一时间、统一范本、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程序”的“五统一”原则规范公开,大幅提高公开规范性。

  二、真抓实干,提升信息公开的实用性

  (一)强化预期引导。广州财政信息公开极其重视对社会预期的有力引导,公开财力水平,准确完整的公开财政收入趋势及财政收支规模,向社会传达广州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实力,同时按政策分类、项目分类和科目分类三种统计口径公开财政资金投向各领域的情况,引导社会公众准确把握政府工作重心和投资方向。

  (二)立足惠企利民。变被动挂网公开为主动宣传服务,利用税源培植巩固机制上门公开和宣传财税优惠政策,促进财政政策和部门行业政策的公开联动。另一方面,上线惠民惠农“一卡通”,实现财政补贴资金线上全流程;增设乡村振兴信息公开专栏,设置专项资金申报等跳转链接,实现一站办理,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惠企利民作用。

  (三)引入人大监督。广州财政与人大监督形成的信息公开互动机制成为全国人大广泛宣传和公开表扬的典范,市人大预算联网系统全国推广,市财政局三次受全国人大预算工委邀请作经验介绍。广州特有的“预审、初审和正式审查”机制给予人大代表三次深入参与财政预决算编制,人大事前介入年度审计计划,事后跟踪审计问题整改,也为发现问题全过程监督提供了有力手段。

  三、花钱问效,提升信息公开的效益性

  (一)绩效目标指标全公开。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公开政府四本预算的绩效目标,还要公开各部门整体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市人大专题审议部门同时公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项目的绩效指标,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在编制决算时,对年初预算编制的整体和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反馈,特别是定量指标实现程度,完成良好的列明成果,完成不好的说明原因和改进措施,打造广州决算公开的“新模式”。

  (二)绩效评价结果全公开。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四类绩效评价结果全公开。通过公开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年度财政支出绩效情况报告,完整反映预算年度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举措。通过公开部门整体及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具体情况,详细说明该项目的实施绩效。通过公开部门自评财政复核结果,对部门自评情况予以核实和修正。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