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美广州,花香四季。
广州地域面积达7400多平方公里,林地、湿地面积占48%。守护绿色家园,森林公安责无旁贷。近年来,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广州市关于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建立完善“专业+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始终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绿美广州的生态屏障。
针对当前林区巡查防控、违法犯罪打击、林区搜救等工作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林中“看不见、摸不准、查不清”难题,森林公安分局通过深入调研,在高频遥感卫星影像系统“静态巡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现代无人机赋能的警务模式,推动林区平安可触、可见、可感。仅2024年国庆期间,共执飞98架次,飞行时间977分钟,航程270公里,排查风险隐患43处,协助快速处置警情6起,勘查现场7处,排除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有力推动实现国庆期间全市森林火灾刑事案件“零发生”。
做强专业,夯实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升无人机专业队在森林防灭火、林区防控及应急救援等警务工作中的实战能力,森林公安分局全面强化无人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起由5个飞行小组13名警力构成的专业飞行队,装备具有红外感应、定航飞行、空中喊话、图像回传等较好性能的无人机,力量编成纳入分局“情指一体化”指挥体系,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森林公安分局全面强化无人机专业训练,切实提高无人机飞行队在林区巡防、侦查办案、森林防灭火、林区应急救援等警务工作中的实战应用能力。在2024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广州森林公安坚持“以工代训”,无人机专业队集中出动281架次,累计林区夜巡46.6小时,其间,还对夜巡组进行了“一体化”指挥测试,演练了指挥信息语言传递和空中信息画面实时回传,实现防打指挥与一线末端的实时无缝对接。无人机飞行队还加强与广州市公安局警航支队的业务交流和实战演训,汲取无人机应用经验,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2024年以来,广州森林公安分局共组织集中训练6 次,参训人员达90余人次,强化了无人机飞控基础。此外,按照“紧贴实战”的原则和业务工作需求,重点组织紧急升空、空中技巧、地空连线、图像实时回传、复杂条件飞控、空中宣防喊话、夜视红外成像巡防等实战科目训练。5月,组织完成分局全员无人机基础应用培训,全员考取民航局认证合格证,全面提升实战能力,为提高全警快速反应、快速处置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长期的专业训练,森林公安分局无人机飞行队的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023年,在首届广东省森林公安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大比武中,该局在5个科目中共获得4个第一名和1个第二名,摘取团体总分第一名。2024 年6月,分局组队参加全省森林公安执法骨干集训比武,荣获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2个、个人二等奖2 个。
做优机制,强化实战
2024年4月4日12时许,白云区江高镇某处发生一起山火警情,周边无视频监控点位,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情指调度机组迅速赶往现场,并通过警用无人机管理平台将现场图像实时回传,分局会同应急管理部门科学组织处置,仅用20多分钟就将明火扑灭。
这是森林公安分局探索实施“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以来的又一战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机制建设,为发挥好空中力量“森警之翼、空中之眼”的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森林公安分局扎实落实派出所主防工作精神,根据4个林场派出所主“防”、3个行政区派出所主“打”、就近所队主“救”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各飞行小组在日常林区巡查、集中巡查宣防、涉林案件侦破支援、林区人员遇险搜救等方面的主要职能,各有侧重地解决好林中“看得见、摸得准、查得清”的问题,逐步实现涉林业务全覆盖、无死角。
不仅如此,森林公安分局主动对接广州市公安局科信和警航部门,整合无人机等资源,建立林区空天地立体巡防新机制,充分应用无人机范围巡航、视频定点巡控等巡防模式,不断提高感知力和管事率。
打开地图,启动卫星遥感监测,开展林地图斑核查——这是森林公安分局林地专班一天工作的“规定动作”。2023年以来,该局涉林地案件专项办创新高频次遥感卫星监测机制,运用遥感卫星数据定期开展全市林地图斑比对,一旦发现有可疑图斑,立即部署无人机起飞实地勘验,核准林地破坏现状,推动精准警务、主动警务落地落实。
2023年9月5日,无人机飞行队根据预警信息,对天河区某旧石场地块进行精准核查,当场制止一名男子以临时堆放施工模板为由破坏林地的行为,并将违法情况移交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开展执法,对被破坏的林地予以复绿。
在2024年打击危害红树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森林公安分局出动无人机100余架次,对全市39处红树林进行全量巡飞,航拍测绘,配合南沙区、番禺区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累计新营造红树林面积45.83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面积212.78公顷,提前完成“十四五”相关工作任务。
2024年以来,广州森林公安构建卫星、无人机、视频、警力相结合的林区立体巡防新机制,无人机飞行队结合卫星监测向行政部门推送林斑变化线索203 条,协助查处林业行政案件94起,侦破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6起,开展法律宣传1000余次,全市森林公安涉林木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有力地维护了全市林业发展和林区治安稳定。
2024年4月13日11时许,增城片区机组正在派潭镇执行常态化巡航,专班值班员通过实时图像,发现一处疑似火点,立即指挥该机组持续临空监视,同时将有关信息通报给市森林消防指挥部,属地森林消防部门快速前往处置,及时消除隐患。
依托“北斗”改革平台,森林公安分局创新森林火灾“火速打”工作机制。该机制的亮点之一是总结提炼并应用于实战、可精准捕捉低矮丘陵地林内异常情况,同时判读火源位置的技战法——通过综合运用相关科技,有效提高发现山火的能力。原来单兵作战的出警模式在大数据的指引下,变为“前端处置+合成支撑+专业跟进”,警力调度更加科学。另外,森林公安分局牢固树立“主动警务”理念,不断深化空中巡防力量应用,逐步形成“林区常态巡+专项集中巡+警情牵引巡”的无人机巡防新机制和案件侦办集中支援、林区涉险人员搜救等工作机制,为林区森林火灾巡防管控注入新动能,形成了森林火灾巡控新业态,森林火灾案事件快速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做实数据,稳步前行
2024年6月8日20时许,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接报有多名成人及儿童在白云区六片山景区中迷路的警情。针对现场雨夜天气和山地崎岖的特点,分局当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次与时间赛跑、应用无人机开展的施救全面开启——
20时3分,核查报警人相关信息,联系蓝天救援队,为进山施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0时20分,森林公安分局白云派出所处警组及无人机备勤组到达现场,协同白云区公安分局龙归派出所巡组开展救援;20时30分,应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搜寻喊话并安抚被困群众,最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同步引导迷失群众到安全且有手机信号的区域等待救援,同时制定搜救路线引导地面警力搜救;23时许,地面救援警力按照无人机的指引,成功救出被困的3名妇女、3名儿童。至此,仅用时3小时就完成了在复杂山林和地形中开展的搜救工作。
本次救援,无人机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以来,广州森林公安分局依托“大数据+空地一体化”搜救机制,多维提升搜救能力和搜救效率,联合应急、林业、社会救援力量等及时救助林区迷失群众140多人。除了开展丛林救援,针对新型休闲方式——野外露营的兴起,该局还组织无人机结合车巡,对全市169个野外露营点进行专项摸排,采集地理信息、环境设施、自然环境、应急设施等要素,评估风险隐患并及时通报林业等应急相关职能部门,同时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确保救援行动更加精准高效。
森林防火,责任重大。近年来,森林公安分局向前一步,充分应用大数据资源,努力做到火情可监测可预防。利用无人机全面采集森林火灾隐患点数据信息,在部分山火警情容易高发的区域,组织无人机专业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动织密“防打一体、立体高效”的涉林工作网络,有力推进数据驱动的生态警务运行中心建设,助力无人机赋能警务模式走深走实,实现向数字化智能化森林警务的转型升级。
广州林区点多、面广、分布散,发生火情时,如何让专业警力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森林公安分局总结研判近年来的山火警情特点,建立广州市野外祭拜点风险评价模型赋分表,对全市2194处野外祭拜点进行赋分筛选,对高分区域组织全量飞行采集,校准信息,摸清风险隐患类型,为强化重点区域管控提供参考数据。针对赋分值高的山火风险点精准布置巡防力量,进行重点检查防控,切实提升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和侦破能力。
得力于大数据建设应用,2024年国庆期间,森林公安分局根据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部署开展研判,提前安排6个无人机机组做好梯队备勤。遇有橙、红火警等级,无人机机组即前置到重点林区,实现“动中备”,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山火警情。近年来,全市森林火灾警情数、案件数逐年下降。2023年至今,广州森林火灾刑事案件实现“零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