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的《2023广州市市政规划发展年报》(下称《年报》)正式发布,一系列市政数据反映广州市充分发挥市政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市政设施保障更加有力,“美好市政”愿景稳步实现。
市政规划统筹更加全面
地下管线安全再筑牢
编制完成天河、白云、海珠、荔湾、番禺五区地下管线详细规划,规划覆盖总面积约1471平方公里,精细统筹地下管线规划“一张网”,筑牢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底线。
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地下管线信息脱敏与在线共享,上架管线脱敏成果约8.6万公里,共享使用单位超过200家,点击率突破百万次,管线破坏率全年同比下降50%。中国自然资源报评价该项工作“标志着久攻不下的地下管线信息脱敏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
全国城市中率先实现全市域地下管线信息脱敏与在线共享
设施用地落实再加快
印发《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黄线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全国首创“市政黄线+动态更新+工作指引”的组合管理机制,构建生长型的市政黄线“一张图”,2023年规划落实市政设施3549处。
变电站效果图
设施品质提升强引领
编制《广州市市政公用设施城市设计导则》,针对公众重点关注安全、邻避、美观、共享的问题,率先提出市政设施高品质建设顶层规范指引,涵盖北部、中部、南部三大风貌分区,现代轴线、珠江景观、历史文化、公共门户四大重点设计片区,给排水、电力等九大专业。印发《南沙区市政公用设施城市设计导则》,深入规划、报建、建设全生命周期,助推南沙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标杆和广州城市新核心区。
黄埔区新担涌水闸
竖向立体空间全统筹
编制《广州市竖向总体规划(2023-2035年)》,将全市陆域划分为建成区、增量建设区、农业区、生态区4类竖向分区,提出山水城市景观、都市景观、多样化滨海城市景观3类城市景观风貌,构建与山水环境和谐呼应的整体城市格局,塑造“一城多面、通山达水”岭南特色风貌。
北部地区塑造起伏有序的山水城市景观意向图
市政设施保障更加有力
资源保障更可靠
饮用水源格局进一步完善。2023年广州市供水能力850.3万立方米/日,全国第三;实现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南沙段)完工试通水、北江引水工程全线隧洞贯通、牛路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96%。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能源保障进一步提升。2023年广州市用电量12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实现珠江LNG电厂二期骨干电源首台机组投产;建成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形成不低于保障全市15天需求量的应急储气能力。
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
安全防护更韧性
排水防涝能力实现巩固提升。2023年广州市江海堤防总长1683.3公里,江海堤防达标率91.1%,中心城区防洪(潮)能力达到200年一遇;新建雨水管道1509公里,累计建成10771公里。
正果拦河坝
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广州市建成区海绵城市累计达标面积464.0平方千米,降雨就地消纳率达35.0%。落实调蓄设施7123个,调蓄总容积约1405万立方米,调蓄总面积约1750万平方米,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
消防救援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广州市投入执勤消防救援站点112座;“高、精、尖”消防救援装备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装备配备逐步向复合、智能、快捷、高效方向发展。
海心沙消防站
生态环境更优美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全国第一。2023年广州市在运行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24座,累计建成垃圾转运站354座;全年生活垃圾处理总量791.6万吨,保持无害化处理率100%。
花园式垃圾转运站
污水处理能力全国第二。2023年广州市污水处理能力达814.0万立方米/日;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2668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3.5%,基本消除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空白区。
绿美广州建设卓有成效。2023年广州市新建森林公园1个,面积258.3公顷;建成绿道3874公里、建成森林步道308公里、碧道1242公里。
增城区山茶植物主题口袋公园
城市发展更智慧
5G基站数量全省第一。2023年广州市新建5G通信基站1.5万座,累计建成9.2万座,实现镇中心以上区域的连续覆盖。
智慧灯杆应用场景全国领先。至2023年底广州市累计建成智慧灯杆4254根,实现5G通信基站、路侧停车、车路协同、智慧党建、智慧气象、平安广州、智慧人防、应急广播等15类智慧应用融合上杆,应用场景全国领先。
“美好市政”体系加速形成
全领域转型扎实推进
再生水利用率不断提高。2023年广州市再生水利用量9.4亿立方米,利用率达36.3%;荣获“广东省水效领跑者城市”称号;黄埔区入选全国23个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
黄埔区再生水社会实践宣传教育基地
太阳能光伏应用快速增长。至2023年底广州市累计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装机总量160万千瓦,占本地电源总装机规模的12%。
全方位提升持续发力
“三同五化”改造稳步推进。至2023年底广州市累计完成289条行政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广州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4.8%,部分农村污水逐渐纳入城镇系统。
“送气下乡”工程持续推进。花都区覆盖用户5893户,2023年新增安装用户1930户;从化区覆盖用户906户,2023年新增安装用户146户。
增城区朱村街联兴村茶田社污水处理设施
全市域推广更具特色
地下式污水厂处理能力全国领先。至2023年底广州市累计建成地下式(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20座,总处理规模达到231万立方米/日。
全市20座“地下建厂+地上建公园”的花园式净水厂
全社会行动更加积极
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猎桥变电站、沥滘净水厂、石井净水厂、猎德净水厂等各类市政设施面向市民开放预约,实现空间共享和情景教育,扭转市民对市政设施的传统印象,鼓励市民参与到市政设施的建设运行中,为缓解邻避效应贡献“邻力”。至2023年底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累计接待超6.3万人次、猎桥变电站超5万人次、沥滘净水厂超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