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挂靠广州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25城市规划新技术专题会于4月17-18日在无锡顺利召开。
会议以“大模型(DeepSeek)在规划中的创新应用探索”为主题,聚焦DeepSeek等大模型在设计方案生成、规划知识库构建、智能审批审查及跨部门协同等场景的应用,为自然资源系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和实践参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邓堪强副局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何华贵主任作会议致辞,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何正国副部长作专题报告。
邓堪强副局长表示,规划资源领域新技术应用积累深厚,广州作为超大城市治理实践者,将技术创新视为推动规划转型的核心引擎,依托技术积累探索建设系列典型应用场景:构建查、谋、评、助规划闭环式智能决策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提供全过程智能化支撑,促进数智化治理;构建面向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业务审批的法律法规智能化支撑体系,提供全流程智能辅助,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与业务办理效率。同时积极探索“AI +”多领域应用场景,深化“六精”规划资源治理,提升治理能力与体系现代化。广州愿与大家携手,让 AI 成为承载城市记忆、传递人文温度的智慧载体,共同书写“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篇章。
何华贵主任指出,数字化浪潮下,人工智能正重塑经济格局,推动社会变革,国产DeepSeek大模型开启AI新智慧,为规划行业带来新路径,探讨AI赋能规划命题意义重大。同时强调,落实时代使命需攻坚克难,利用新技术聚焦核心技术,推动“数”“智”赋能空间规划,让城市更智慧、更韧性。期待专家学者共同开启“AI+规划”的无限可能,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也将持续为同行提供交流平台,为各方提供更好的服务。
何正国副部长从行业影响、技术原理、应对策略及未来展望四方面深入探讨DeepSeek大模型对规划和自然资源行业的深远影响。行业影响上,DeepSeek通过技术革新推动行业从效率优化到模式革命,尤其在政务等领域价值显著。技术原理上,DeepSeek基于Transformer结构,通过预训练、微调等流程构建高效语言模型。应对策略上,提出“四横三纵”路径,包括AI素养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核心模型选型、防护体系建设等,旨在解决数据孤岛、知识传承断层等问题,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向智能化转型。展望未来,DeepSeek技术升级和多模态融合将拓展应用场景,行业需加强合作,推动数据共享与标准化,实现智能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此外,大会还邀请到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段进院士作会议致辞。来自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学者,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多省的行业专家,共400多人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