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为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广州海洋文化,培育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组织开展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本次活动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主办、广州市地质调查院承办。
一、全面多维 营造宣传氛围
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做好本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工作,营造主题宣传活动氛围,吸引大众关注,实现宣传活动人群广覆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和移动通信技术,于6月7日在省级媒体、市级媒体、自媒体、户外媒体、网络媒体、短视频、移动端等15家媒体作出相关报道,多渠道、多维度地向广大市民宣传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海洋日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共覆盖受众超150万人次。
为进一步营造宣传氛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6月8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一睹为快!“云”上相邀 共护大海”,邀请群众共同通过直播形式了解海洋生态保护政策和知识,推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
二、多方联动 强化宣传聚合力
一是加强市区联动,形成宣传合力。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地质调查院及黄埔、番禺、南沙等三个沿海区分局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摆放海洋日主题展板,科普展架、悬挂横幅,发放海洋宣传手册、海洋保护倡议书,以及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海洋日主题宣传片等多种方式,讲解海洋科普知识,向广大市民宣传讲解海洋知识,解答市民疑问,提升全民爱护海洋的意识。
二是强化传统宣传,实现全面覆盖。利用地铁、公交系统客流量大、展示时间久、群众接触频率多等的特点,以普及化、大众化宣传为出发点,自6月8日起,在市内部分地铁、公交宣传载体上投放宣传海报和宣传视频。其中,宣传视频覆盖近1000辆公交车,约2000个显示终端,覆盖人流量约为180万人次/天。地铁灯箱、公交候车亭各10块,覆盖人流量约150万人次/天。
三是结合互联网技术,“云”游南沙湿地公园。利用自媒体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实时性交互性强等的特点,及时确立了以线上线下结合、主次会场互补的形式。6月8日下午15:00开始的H5视频直播活动,近3.5万人秉持“云游滨海湿地,畅赏湿地风光,探寻湿地生物,守护蓝色星球”的理念,一起“云”游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的候鸟精灵透过屏幕走进了家庭、校园和企业。在全新的宣传模式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声音覆盖更广空间,持续更长时间,吹进更多心田,撒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三、创新形式 践行海洋生态保护
为树立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引导社会公众保护海洋生态,6月12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志愿者40余人赴下横档岛开展美丽海岛净滩公益活动。志愿者对滞留在沙滩上、礁石间的塑料泡沫、塑料瓶、易拉罐等各式各样垃圾进行清理和分类,以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结合公益活动,志愿者探访了下横档岛炮台等海防遗址,了解鸦片战争时期广州海防历史,感受了广州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底蕴。此次活动对科普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加强市民爱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号召全社会保护海洋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四、多措并举 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一是利用主题日宣传余热,推出后期报道。为更好地展现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的成效,联动南方日报、南方网、花城FM、规划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视频号等媒体进行了后期报道。在南方日报、南方网发布了《守护蓝色星球保护珠江口生态岛,广州开展世界海洋日公益活动》等文章,向广大市民展示世界海洋日公益活动内容。
二是继续做好海洋宣传工作,推动海洋资源管理事业迈向新高度。活动期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了《海洋宣传手册》,涵盖广州市海洋经济、海域海岛、海洋生态、海洋灾害防治、海防教育以及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推动树立海洋生态保护观念、依法用海法治思维。
除以上活动外,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在拍摄和制作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广州海洋宣传片,进一步解读海洋政策、展示海洋工作成就、展望未来广州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举措。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继续践行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责任担当,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海洋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