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聚焦“双统筹”工作,全方位保障资源要素支撑,切实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在多个重大项目、民生政务服务审批工作中不断优化效率,坚持从市场主体获得感出发,瞄准企业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着力攻坚,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服务效能、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积极推动多规合一平台应用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一步完善广州“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功能,提升“多规合一”“一张图”和招商地图模块建设等工作,推进全市跨部门、跨层级开展空间资源信息业务协同。围绕“增加平台协同案件数量、提高平台用户使用频率、拓展用户覆盖面”的目标,推动平台应用四个转变:
一是继续深化“一张图”建设,逐步推动专项规划审查向智能化转变,研发专项规划空间审核比对功能,提高规划成果核对效率;二是强化业务协同,逐步推动业务协同流程向在线化转变,加快市多规平台与各单位业务系统对接,推动规划协调、用地清单等功能模块的高效使用;三是加快完善招商地图,逐步推动招商信息由文本信息向空间信息可视化转变,集成储备、供应用地空间信息和多底图、VR全景等多维看地方式,助力招商引资“按图索骥”;四是提升平台功能服务,逐步推动平台建设向信息精细化转变,建立平台统计分析模块,优化统计、区域分布、供地用途、出让成交信息等用地实时状态信息功能,切实做好数据信息精细化管理。
全力推动实现“制造业立市”
近期,广州出台《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通过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的工业用地支持措施,为落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产业用房分割转让政策、支持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简化规划审批程序、加强工业用地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工业用地的配套服务水平六方面的政策创新,降低中小企业用房成本、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式发展,以高质量的配套服务吸引产业人才进驻。
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服务效能
4月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胆改革创新,推出178个事项全流程网办。各区分局高度重视,强化工作落实,陆续增强全流程网办措施覆盖,提供网上政务服务。在越来越多审批项目上做到“指尖办”“马上办”,进一步普及“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力提升规划和自然资源审批服务效率。
越秀区分局:集成服务 并联审批
越秀区分局以“跨域全城通办”为抓手,按照“市域一体、就近可办”的原则,打破现有职权划分和事项办理的属地限制,统一各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业务规则和标准,通过授权办理、接件转办、自助办理、全程网办、远程办理五种办理方式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全城通办”,让企业和群众根据个人实际和便利自由选择办理方式,实现全城通办事项在市区两级政务窗口同标准办理、无差别受理,让企业和群众“就近办”,最大限度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同时,越秀区分局积极配合市、区政数局推进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并行办理。目前越秀区分局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169项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纳入“集成服务”。越秀区分局持续推进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审批阶段“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等工作要求,实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并联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并联审批、水电气外线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等7种类型的并联审批管理和服务,力求“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切实为越秀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资源保障,为越秀打造更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白云区分局:跑出“加速度” 驶入“幸福道”
6月底,白云区分局收到市重点市政工程“幸福大道工程项目”的用地批复。该工程全长1.88千米,包括幸福大道北段和东段,主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36米,双向6车道。道路建成之后,将大幅改善高职园区域对外出行条件和交通通达性,有力推进高职园区的建设,有效贯彻落实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事业要求。这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发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高效配置利用,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利用联合审批平台打造出信息化审批“高速公路”的典型案例。
今年4月广州疫情期间,恰逢幸福大道项目在报批组卷的关键时刻,白云区分局克服地区交通管制影响,开启线上审核等移动办公模式,与白云区住建交局展开精准对接,成就了一场跑出“加速度” 驶入“幸福道”的接力赛。
针对白云区内历史问题供地审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遗留问题多等实际,白云区分局与白云区政府、区司法局形成联动机制,协同攻关,推进解决供地审批历史遗留问题。今年1-6月,完成区内8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的供地审核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总面积26.36公顷,较好地解决了区公安分局、市体育局、省监狱中心医院公服设施历史遗留问题的供地审批。
黄埔区分局:加快重点项目用地报批
黄埔区分局多措并举推进道路规划实施,加快打通“断头路”、“卡脖子路”,促进区域路网进一步完善。高效完成长岭居规划一路、中冶地块周边市政道路等7条道路的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另外,黄埔区全力冲刺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工作,成功在三调地类数据启用前完成21个建设用地项目的用地报批组卷、建新方案组卷及上报工作。结合区“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区国土空间规划、成片开发方案,科学编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22年土地储备计划》,为项目供地提供坚强保障。
番禺区分局:强化产业用地保障进产业集聚发展
番禺区分局立足实际,多举措强化产业用地保障,今年上半年挂牌出让10宗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11.73公顷,挂牌出让宗数同比增长25%。在近几年常规的大面积工业用地供应基础上,番禺区分局针对成长性高、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探索规划切分一批中小地块进行供应,助推中小企业安家。以土地供应为着力点,围绕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专精特新产业园等重点产业片区,通过设置地块产业准入要求等出让条件,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报名竞拍,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南沙区分局:靠前服务 精简环节
南沙区分局为加快项目落地见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聚焦企业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环节多、耗时长的问题,积极通过优化流程、部门协同、靠前服务等方式,将原先土地供应之后再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串联流程合并为同步办理。在相关部门开展土地交易、权属核查等环节的同时,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前介入,提前做好材料预审和办证前准备工作,实现交地和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双同步”。与以往办理登记方式相比,用地单位的领证时间可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增城区分局:集思广益 深化“放管服”
近期,增城区分局召开优化审批服务意见征集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相关部门代表展开多层次深入交流,深入研究推进进一步优化举措以响应企业规划建设需求。在原有改革举措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从市场主体实际感受出发,针对行政审批痛点、难点和堵点,围绕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各环节研究新的优化措施,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