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专题报告和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工作;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林海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足球教师邓世俊参加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一起到现场看看↓↓↓
近日,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正如火如荼进行中,8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教练员、200多名国内外专家将参加27个营地的活动,这是校园足球最高水平的竞赛活动。近年来,校园足球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一起来听听王登峰司长的介绍↓↓↓
2015年开始,校园足球工作由教育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青团中央和中国足协七个部门共同推进。五年来,校园足球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下,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各个部委通力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实、全、真、足。
一、普及做实
在全国遴选认定24126所校园足球特色校,建成地市级和省级校园足球试验区38个,认定135个校园足球试点县,第一批建立47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为校园足球普及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要求校园足球特色校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足球课,同时要组织全员参与足球训练活动,组织全员参与校园足球校内竞赛活动,这是把普及做实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
试点县是校园足球特色校普及程度最高的地方。试验区是地市级和省级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面,鼓励他们率先推出新的改革举措。
“满天星”训练营的主要目的是在特色校、试点县和试验区的基础上,在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方面做得更加扎实,能够有更高水平的专家参与指导,作为一个示范和引领的典范。
二、体系做全
这个体系包括校园足球的教学体系、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
教学体系
全国校足办组织国内外专家,共同研制中国校园足球的教学指南。在教学指南的基础上编制校园足球的教学大纲,细化到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的教学大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大纲一共是360堂课,把这些课拍成教学视频,现在这360堂校园足球教学课的视频已经全部制作完成。
训练体系
要求校园足球的特色校要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校队的训练、班级的训练,还有高水平的教练对区域内优秀队员进行训练,已形成体系和制度。
竞赛体系
在校际联赛的基础上,各省最佳阵容再进行全国比赛,为最优秀的校园足球队运动员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参与竞赛的舞台和平台。
三、保障做真
师资队伍建设
对每所特色校至少要培训1名校园足球教师,过去四到五年的时间里,已经培训了四万名校园足球教师。派出1500名校园足球教师到英国和法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各省(区、市)加上地市校园足球培训,过去五年的培训接近40万人次。
场地设施建设
截至2018年9月,在教育系统校园里面一共有12万多块足球场。在“十三五”期间要新建、改建、扩建6万片足球场,其中4万片在校园里。
扶持政策
中央有专项扶持经费,各个省(区、市)建立专项扶持经费,主要用于组织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包括教师培训、教练员培训。和中国足协合作,建立了校园足球运动员等级制度等。很多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已经在招生升学政策方面出台更有利的扶持政策。
四、融合做足
全国校足办和中国足协、国家体育总局进行密切沟通,形成良好的融合和合作机制,包括:
一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职业俱乐部梯队的比赛和校园足球的比赛开始进行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推进。
二是和中国足协共同组织女子乙级联赛,主体是大学生女足。
三是和上海申花、广州富力两个职业俱乐部签约,共建校园足球的工作。
成绩的取得,有以下三条经验:
第一,中国校园足球的改革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第二,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主导作用,紧密联系、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第三,在校园足球的推进过程中,普及是基础,提高是对普及的激励。
下一步,教育部如何促进校园足球进一步提质增效?一起来看举措↓↓↓
下一步的核心就是打造校园足球的升级版,重点是以下三点:
第一,校园足球工作的升级版一定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着力打造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要改变对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一些根本性的认识,要做到移风易俗。
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现有的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是远远不能满足条件的,所以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的力度,要做到改天换地。
要真正形成移风易俗和改天换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家长、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所以需要众志成城。
第二,要立足普及构建八大体系,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的足球青训体系。
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地方,由国家选派高水平教练,去组织这个区域内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当地的教师和教练,对有潜质的孩子,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训练,可确保这些孩子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家庭,能够学会踢足球,经常练足球,经常赛足球,还能够经常受到高水平教练的指导,这就是要着力打造的中国特色的青训通道。
第三,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并作为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支撑体系。
要做强学校体育必须首先做强学校体育的师资队伍,做强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条件。让体育系统里的优秀人才能够更多地进入学校体育中,也让体育系统的优质场地资源能够和学校共享。
要形成校园体育和职业体育、社会体育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更加全面的相互支撑的体系。
要不断充实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激励政策。除了在升学通道上做更多扶持之外,可能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荣誉体系。
推进校园足球工作,
广州市这样做
↓↓↓
广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指示精神,坚持“全面普及、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久久为功”的原则,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突破口,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的基础性工程,作为提升足球竞技水平的重要抓手,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了深度融合发展的校园足球“广州模式”。
一、基本情况
广州是首批5个中国足球改革试点城市之一,2018年广州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目前,全市共建成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海珠区),有3个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区、137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0所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800所市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20所市级校园足球重点基地学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坚持“三个一”原则,即一个根本(立德树人)、一个核心(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个重点(普及推广),努力构建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宣传引导、后勤保障、对外交流“五位一体”校园足球发展机制,积极整合教育与体育优势资源,深化结合,形成合力,共促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规划校园足球科学发展。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市级顶层设计三年行动计划,推广“五个一”校园足球工作模式。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主抓的校园足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二)强调普及为重,发挥校园足球育人功能。编印校园足球教材和读本,丰富中小学体育课程。逐步普及足球课堂教学,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个年级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进一步下移普及重心。将足球作为中考体育统一考试三大球选考项目之一,引导广大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构建校园足球全媒体矩阵,传播好声音,讲好足球故事,激发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倡导“团结协作、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品质。
(三)突出示范带动,提高校园足球教、训、赛水平。坚持把提高足球课堂教学水平摆在突出位置,组织教学示范和观摩活动,强化课题研究,探索课程课题融合。秉持“满天星训练营”倡导的“聚似一团火,散似满天星”理念,发挥特色学校和重点基地学校在师资、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市区10分钟校园足球圈”“镇街10里校园足球圈”,带动周边学校校园足球训练、竞赛水平共同提高。2014年起连续举办五届全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在全国率先设置独立中职组比赛。
(四)深化教体结合,形成校园足球发展合力。形成“两购买、三构建、四探索”模式。两购买: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展足球专项培训,每年开设足球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3-4期,2019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两期专门针对学校足球教师的D级教练员培训班;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派出足球精英指导员进校园,做实校园足球教、练、赛;三构建:着眼补齐足球专项师资,构建“足球名宿—退役足球运动员—外籍足球教师—精英指导员—足球教师—体育教师”校园足球教练员体系;富力每年投入300万元冠名市级足球联赛,构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2018年底按配额认定高中男足“冠军杯”前八名队伍的优秀队员为“二级运动员”,在全国率先对校园足球优秀人才进行运动员等级认定,构建运动员荣誉体系。四探索:探索试点“市队校办/区办”,优化足球人才教体流转;探索社会与学校资源互补机制,接收富力足球俱乐部梯队队员进入学校学习文化课,同时优选拔尖学生进入梯队进行专业训练;探索社会公共足球场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团购租赁方式将专业性、经营性足球场等统筹安排给中小学校使用;探索搭建足球梯队机制,派出专业教练员帮助搭建市区校三级、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足球重点梯队。
(五)深化对外交流,助力校园足球共同提高。秉承“积极走出去、热情请进来”理念,持续开展国内交流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以及延安、佛山、肇庆等地市校园足球交流。探索建立校园足球对口帮扶机制,强化对贵州黔南州、毕节市以及广东清远等地校园足球帮扶力度。拓展与欧美足球发达国家的国际交流,建立国际友城青少年足球交流平台。2016年引进英超青训专家为广州市学校培训足球教练员,并组织学生赴英国训练。2017-2018年与德国、法国、以色列等地国际友好城市成功举办两届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动,2019年第三届活动将继续在广州举办。
(六)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校园足球健康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2019年省、市投入4771万元,较2018年增长155%,用于足球特色、推广学校的师资培训、教学、训练、竞赛等。推进足球场地建设,2015-2017年投入17.5亿元,实施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2018年投入3.212亿元,新、改、扩建、修缮足球场160块,通过区域联盟、学校共建,发展“小场地,小足球”,建设楼顶足球场、灯光球场等,实现场地使用效率最大化。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建立涵盖体育运动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注重学生文化教育,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校园足球的训练,比赛期间通过引导学校安排语数外教师跟队辅导学习,积极探索远程网络教学。
校园足球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广州校园足球发展短短五年,已经在普及上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步提高,2018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为39.8%,合格率为95.2%,不及格率为4.8%,优良率、合格率逐年上升,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也涌现出2017年中超U23最佳球员、富力主力中后卫黄政宇这样的运动员,这充分体现了校园足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宗旨。接下来,广州市将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八大体系”建设要求,在教学规范化、训练系统化、竞赛体系化、保障标准化等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形成具有鲜明广州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当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排头兵”。
部分资料来源: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