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越秀区在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发挥主战场作用,占常住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来穗人员主动回馈社会,被誉为文明宣传、执勤值守、垃圾分类等活动的生力军。该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力量综合施策,为全市乃至全国破解超大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提出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一、紧抓“机制”促有序,提升来穗人员便捷感
一是建立综合统筹协调机制。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2个职能部门和18个街道“一把手”为成员,各街道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结合自身职能积极作为,同时充分整合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群众力量,形成社会融合强大合力。二是建立“线上+线下”活动机制。线上打造“互联网+政务+融合”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积分制服务管理系统开展居住申报、证照办理预约等申请,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线下搭建来穗务工人员之家、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少数民族工作室、矿泉街心灵港湾等“十个一”阵地、新河浦社区“来穗人员融合吧”,为来穗人员融入社区提供平台。三是建立“区—街—站”三级服务机制。依托区来穗人员综合服务中心、街道来穗人员服务中心和220多个社区工作站,常态化听取来穗人员意见、收集工作问题,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形成“纵到底”的来穗人员三级服务网络。
二、紧贴“民生”促共享,提升来穗人员获得感
一是落实积分制公共服务。认真做好来穗人员积分制入户、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来穗务工人员公租房分配等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辖区实际积极为来穗人员(包括港澳籍)子女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初始年级学位,近5年4900多名随迁子女顺利入读公办学校,其中80多名港澳籍子女入读“港澳子弟班”。二是提升医疗卫生保障。创新推进8大类共29项流动人口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为来穗人员设立“蒲公英”关爱计划和“新市民健康越秀行”活动,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等均等化服务,且卫生健康服务经费上调达20%。三是强化就业创业及权益保障。依托“春风行动”和“星期五招聘会”搭建来穗人员与企业对接平台,每年发布就业岗位1万多个,开设创业培训班年均服务2万余人次。依托18个街道综治维稳信访中心、222个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司法、劳动、工会等部门协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畅通来穗人员维权渠道,上半年办理来穗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案件380多宗。
三、紧盯“共治”促融合,提升来穗人员归属感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在来穗人员较为集中的社区和企业成立14个以来穗人员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充分发挥带动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流动党员带领来穗人员和居民组建志愿服务队,日常开展“共享单车随手扶”“倡导文明行为”等志愿服务。二是拓宽参政渠道。积极搭建社区议事厅融合平台引导来穗人员参与管理,目前有建设街、六榕街“榕树头议事会”、东山街社区议事厅、矿泉街及人民街“社区互助会”等,全区1300多名来穗人员日常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上届社区“两委”换届16名优秀来穗人员担任委员。三是志愿社会服务。根据不同时期来穗人员的不同需求,积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来穗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这次防疫值守约600名志愿者参加,日常垃圾分类、社区巡逻、义剪等活动来穗人员也是生力军,仅今年上半年参与服务1万余人次。
四、紧扣“服务”促品牌,提升来穗人员幸福感
一是举办“学在越秀”融合学堂。依托全市统一开展的来穗人员“融合大课堂”“融合服务周”,面向来穗人员开展政策解读、粤语学习、就业培训、安全教育等培训课程,帮助来穗人员熟悉政策、掌握文化习俗、提升综合素质,年均服务5000余人次。二是开展“爱在越秀”暑期关爱活动。坚持面向来穗人员子女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冬、夏令营,让候鸟儿童近距离感受越秀深厚历史文化魅力和深度人文关怀,促进他们更快更好融入社区生活,排解来穗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提供“乐在越秀”系列扶助服务。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广州一家亲,越秀过大年”走访慰问、“圆梦微心愿”、青年联谊交友、社区嘉年华等活动,为来穗人员送上节日祝福和关怀。定期举办寻找最美“好房东、好雇主、好雇员”活动,发掘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来穗人员氛围,通过讲来穗人员故事进而讲好广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