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如何让我们的城市留下记忆,如何让脚步匆忙的人们记住乡愁?近日,广州又有新动作。1月17号上午,广州地名文化学生读本《名在花城》首发仪式在广州市协和小学举行,市、区民政、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和12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了首发仪式和相关活动。据了解,《名在花城》是讲述广州本土地名故事的读本,是广州地名办为弘扬广州市优秀地名文化,培养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广州纪念册”。
一卷在手,尽识广州
翻开《名在花城》,越秀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华林寺、荔枝湾……一个个熟悉的地名和建筑映入眼帘,脑海里仿佛浮现出羊城两千年的岁月变迁和秀水青山。据了解,《名在花城》是广州市地名办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契机,邀请专家学者会谈甄选、联合媒体记者实地采访撰写,编辑出版的,讲述广州地名故事的历史文化随笔。
书中选择了广州古今24个有代表意义的地名,将相关的事件、人物和发生的地域,浓缩在一个地名中。这些地名包括了广州的山川风物、历史沧桑、文物古迹、千年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商业、城市建筑、市井风情、名人故居、宗教庙宇和文学艺术等。在表现手法上,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不仅是一本丰富的历史知识读物,也是了解广州的实用“手册”。
此外,书中还设置了“知识延伸”“街坊记忆”“参考交通线路”等,为市民游客打卡经典地名提供了“一条龙”式的攻略指引,是一部集历史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普及读物。
传承文化,记住乡愁
《名在花城》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司徒尚纪为《名在花城》作序,对广州拥有了一本自己的“纪念册”表示祝贺。司徒尚纪是一位地理通、更是一位岭南通,他说:“广州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誉满全球。作为这座城市地理实体代号的今古地名数以万计,每个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广州人文化认同、地域认同、记住乡愁的情结所在,是广州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广州人每日不离的生活指南,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应用价值。广州市地名办编著的《名在花城》地名文化学生读本,选择广州今古24个有代表意义的地名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是一份厚重的文化礼物,寄托了编者推介广州地名的深情厚意,值得重视和推崇。此书老少咸宜,尽可展读再三,定能多多获益,在心中留下一幅广州活地图。”
活动现场,协和小学的师生和家长收到赠书后都爱不释手,沉浸其中。协和小学六年级的王同学兴奋地说,假期,爸爸妈妈将带他出国游玩,他想把这本《名在花城》带给即将见面的表姐,“表姐以前经常带我四处玩,我们去过越秀公园、去过中山纪念堂,她前年出国留学以后就很少回来了,我想把这本地名故事的书送给她,让她看见书就想到广州,想到家,想到我们这些想念她的人,我想这本书是很好的乡愁的寄托。”
据了解,市民政局、市教育局还将以《名在花城》首发仪式为牵引,陆续开展地名文化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让更多生在广州、长在广州的广府少年了解家乡历史、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