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 市民政局

广州市民政局召开2022年全市民政系统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会议

  • 听全文
  • 2022-02-22
  • 来源:广州市民政局
  • 分享到
  • -

坚持党建引领 不断推动广州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出新出彩

  2月17日上午,广州市民政局召开2022年全市民政系统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会议,总结广州市2021年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谋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巩固提升“慈善之城”创建成效,不断开创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韦锦坚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民政局慈善社工处全体人员、市慈善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区民政局分管领导、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部门负责人,市、区慈善会和市慈联、市慈监委、市志愿者协会、市社工协会和部分慈善组织负责人共约50人出席会议。

  回顾2021年,砥砺奋进开新局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民政部门、慈善、社工、志愿服务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深化“慈善之城”创建成效,不断推动广州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出新出彩,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出台《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首次建立市级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实施《广州市推动社区慈善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夯实了广州市慈善制度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各类为民惠民、精彩纷呈的慈善活动,联合广东省民政厅开展2021年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活动暨首个“羊城慈善月”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35项重点慈善活动;99公益日期间开展的“善城汇爱”慈善惠民活动联动50多家机构筹集善款约1237万元;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联合举办的公益慈善盛典上首次加入慈善项目合作对接签约环节,共对接慈善项目80个,接收捐赠金额1.97亿元,切实将慈善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全市共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22个,筹款总额超3000万元;大力推进慈善空间设立,全市共申报挂牌慈善空间358个,认证通过挂牌慈善空间165个,累计开展活动188余次,服务群众达7589人次,在困境儿童帮扶、社区居家养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州市慈善医疗救助等3个项目、企业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慈善品牌项目”。印发“广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双百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社工参与疫情防控作用发挥突出,困难群体社工服务落实到位,239条“红棉守护”热线、4000余名社工服务群众逾850万人次,得到民政部、省民政厅、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实施社工助力“乡村振兴”七项行动,优化《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目录》,印发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工服务指引、外国人社工服务指引,“社工+”战略持续深化。实施社工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持证社工达2.7万人,12名社工获评高级社工师、1名社工获评省社工领军人才,17名社工被推荐为省、市、区“两代表一委员”,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广州手拉手志愿服务促进会、广州市志愿者协会“青苗计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等一批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志愿者、社区入选省、市2021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候选名单;开展“十大最美慈善家庭”、广州慈善榜征集活动,举办慈善组织透明度发布会、第五届“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发布区域慈善指数报告、广州公益慈善蓝皮书等,让慈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让慈善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番禺区大力推动社区基金培育发展,在五社联动等相关工作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各区提供了有益经验和优良范本。从化区发扬革命老区红色力量,在“乡村振兴”方面开创区域特色慈善新路线。海珠区大力推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三者融合,对慈善事业宣传力度日益上升,积极推动全民慈善格局。白云区志愿者队伍及志愿服务发展势头迅猛,慈善组织的捐赠监督工作执行良好。越秀区社区募捐站点网络成熟,基层慈善网络建设成果丰硕,慈善传播平台广泛、影响力大。天河区慈善公募活动举办次数多、成效好,社工服务规模庞大。黄埔区对个人捐赠者劝募工作成效明显,个人捐赠额度为全市第一,社会组织获奖数量多,具较强地区影响力。荔湾区慈善空间建设得力,为全民慈善提供抓手和前沿阵地。增城区社会组织数量较多且人均拥有量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所增强。南沙区慈善捐赠总额较高,慈善组织数量较多,相关建设工作收效良好。花都区慈善氛围较浓厚,志愿者人均参与服务时间长,热忱高、可持续性强。全市的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惠民实效持续增强,开创了发展新格局。

  展望2022年,不断推动出新出彩

  (一)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了29项工作举措,其中重点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党建+慈善服务”模式,继续开展“党建强、慈善红”行动,市里面将出台《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系列配套措施。二是壮大慈善主体,扩大慈善覆盖面。加大对慈善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枢纽型慈善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慈善空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聚善育才”计划。三是打造慈善品牌,提升慈善惠民实效。通过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营造全民慈善氛围,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慈善救助服务。四是丰富参与形式,拓宽慈善参与渠道开展“慈善全民捐”活动,倡导以多种形式参与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推动“慈善+金融”创新改革,建立健全食品需求快捷对接机制。五是聚焦社区慈善,打造社区慈善生态链。全面建立起符合社区实际的“五社联动”机制,实现“五社联动”机制在社区全覆盖,提升社区慈善基金运营能力,推动社区慈善发展。六是丰富文化内涵,营造浓厚慈善氛围。强化慈善理论研究,加大慈善活动宣传,深化公益慈善嘉年华等广府慈善文化品牌活动。

  在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方面,是加强社工行业党建工作。制定印发党建工作要点,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深化党建与业务同步关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加强社会工作党的领导。有序推进“双百工程”配合省厅做好2021年度“双百工程”检查验收,继续落实“双百工程”实施方案,推进督导中心建设与督导队伍组建,稳妥有序调整现有购买服务社工站。优化完善社工法制体系。结合广州社工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制定出台促进广州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修订《广州市社工服务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深化困难群众社工服务。开展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社工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健全“五社联动”机制,持续畅通“红棉守护”热线,把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工服务做深做实做细。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社工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大社工服务机构监管力度,完善社工薪酬待遇与激励保障体系。推动扩大社工服务领域。更新完善社工服务项目目录,会卫健、教育等部门进一步推广医务、驻校社工服务,实施穗赣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不断扩大专项社工服务覆盖范围。

  在民政志愿服务工作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试点,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力量,推广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为志愿服务开展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三是积极探索“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强化资源联动和社会协同,探索建立“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机制,推动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为老志愿服务体系。四是织密兜底保障志愿服务网加强民政直属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一批民政领域志愿服务品牌。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韦锦坚要求,新的一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广州民政“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做好今年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开创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一要坚持党建引领,保证各项工作正确方向;二要把握目标要求,确保年度工作有效完成;三要抓住核心任务,有序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四要强化风险防范,全面深入筑牢安全底线。

  分享交流经验,共促高质量发展

  会上,番禺区介绍了开展“慈善之区”创建工作的经验。2021年9月,番禺区政府正式印发《番禺区创建“慈善之区”的工作方案(2021-2023)》的红头文件,全面吹响了创建“慈善之区”的号角,并形成“区慈善会+镇街慈善会+村居社区基金管委会”和“区社联会+镇街社联会+村居‘五社联动’委员会”这种“双轮驱动”工作架构。截至目前,番禺区已申报建设100个慈善空间,申报数位居全市各区第一。试行全省首创“慈善+保险”跨界救助新模式,累计发放慈善助学金达1708万元,医疗救助款项达6398万元,临时生活救助达1121万元。创建“慈善+冠名+定向”模式,区慈善组织设立冠名基金数量共计44个,年度总支出为1342.7万元,开展资助项目活动84个,开展项目覆盖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助学助教、抗击疫情等多个领域。

  白云区民政局围绕落实慈善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白云区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出台了《白云区村(联社)民生实事多方投入实施细则》,重点用于开展“十个一”民生实事建设。接收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捐款180余万元,并拨付用于帮扶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民生项目。全区稳步推进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社工服务点全部挂牌,实现全区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按照“七个有”标准设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点,2021年在“时间银行”平台注册队伍381支,注册志愿者13508人,活动3359次,服务75243.1小时。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