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成绩背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完善
8月23日,在俄罗斯喀山,中国选手、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学生胡耿军(左)和云南技师学院学生郑棋元参加移动机器人项目比赛。当日,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进入第二天,各国选手在比赛中各显身手,展现能工巧匠的风采。新华社发
在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简称“世赛”)中,中国代表团再次“霸榜”,获得16枚金牌。这些金牌选手中有一半来自广东,四分之一来自广州。广州实现参赛史上金牌数和奖牌数双突破。双突破的背后,是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广州技能人才培养,聚焦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调整优化培养专业。
此次广州选手在世赛舞台上大放异彩,直接反映出广州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效,让广州赢得“国家参赛看广东,广东参赛看广州”的赞誉。
如今,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万人,占比31.3%,居全国前列。技工教育“广州模式”被人社部列为标杆全国推广,为广州制造、广州创造提供人才支撑。
高技能人才 广州82万人居全国前列
从参加第41届世赛以来,广州选手脱颖而出,累计获得6金3银5铜14个优胜奖,尤其是刚刚结束的第45届世赛,广州市12名选手参加了11个项目比赛,百分百获奖,获得4金7优胜奖的历史佳绩,金牌数占全国的25%、全省的50%;奖牌总数占全国的22%、全省的55%,金牌数和奖牌数全面超越往届,充分彰显了广州技能人才培养的雄厚实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关于技能人才发展政策方针的结果;是全体参赛选手刻苦训练、辛勤付出以及全体技能竞赛的工作人员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迎接技能选手凯旋的现场,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州市技能人才培养和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赛前还专程赴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国家集训基地调研,看望慰问专家教练和参赛选手。
本届世赛广州入选国家队人数和参赛项目均占全国的20%、全省的55%,在人员输送和参赛项目上相较44届世赛都有极大提升,成为国家和广东省世赛选手输出的主阵地。广州有10家单位被人社部确定为16个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有的学校尽管没有学生成为正选选手,但也为国家队培养了奖牌选手。比如以广州南华工贸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基地的珠宝加工项目团队,培养选拔出的选手陈奇亮夺得珠宝加工项目的银牌。
广州选手在世赛的优异成绩,绝非一朝一夕。市人社局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力做好世赛备战参赛以及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聚焦深化穗港澳技能人才培养交流合作、聚焦为世赛备战参赛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向发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广州技能人才培养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参加世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如今,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万人,占比31.3%,居全国前列。
高质量发展 广州现代产业催生技能需求
广州日益蓬勃的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正是催生大批掌握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的源泉。取得本届世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冠军的选手之一胡耿军,来自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该学院院长杨敏告诉记者,移动机器人与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相吻合,“珠三角服务机器人相关产业其实很值得期待,我们也是因应这一市场需求设计了服务机器人这类专业。”
市机电技师学院移动机器人教练庞春说,他们曾对市场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在珠三角地区,大家越来越关注服务类的机器人,因此学院也在去年新开设相关专业。“我们会根据调研企业的需求、岗位需求,分解成课程向学生授课。”庞春说,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广州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支持。在他看来,广州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许多企业有所布局,其中一些企业与学院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学院在向学生授课时,有了足够的“底气”。“授课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实际产业中的,而企业告诉学院有哪些技术点需要学生掌握,这就实现了一个很好的链接。”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院长李孟强也表示,学校课程是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根据新的市场需求、新工艺、新技术,学校平均每年会新开设2~3个新课程以适应市场,并对5~6个旧课程进行改造,像模拟技术课程,现在更新为数字化课程,另外还有现代智能制造、3D机器人等课程。
广州城建技工学校校长叶忠表示,在校企合作加持下,学校构建了以建筑产业为主的专业链,基本形成了适应行业发展的建筑施工类、建筑机电类、建筑装饰类、建筑服务类等具有鲜明建筑业特色的技工院校专业群。
广州市技能人才培养着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广州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构建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普通技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互补、教学与科研互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培养层次和专业工种齐全,具有广州特色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技工教育“广州模式”被人社部列为标杆全国推广,为培养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孕育了丰厚土壤,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高标准竞赛 每年练兵10万带动人才升级
世赛的比赛项目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并结合企业生产技术制定比赛标准。此次广州选手在世赛舞台上大放异彩,直接反映出广州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效,让广州赢得“国家参赛看广东,广东参赛看广州”的赞誉。
同时,世赛亦以高水平的技能竞赛带动广州的技能人才提档升级,为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雄厚的技能人才支撑。有力促进广州市产业工人技术能力水平整体提升,促使广州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深度参与世赛,不只是为了培养几个种子选手,而是普惠全体技能人才。通过参加世赛,引进、学习和转化世界技能先进理念、技术标准、比赛规则以及组织管理经验,有助于全面提升青年技能水平,让更多人了解技能、掌握技能,用技能实现人生梦想。
广州市人社局介绍,在世赛备战参赛时,广州积极引进世赛先进理念和技术标准,全面梳理技术标准规程,将世赛标准转化为技工教育课程标准和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制定备战参赛标准规范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有效建立了世赛选手储备力量长效机制;广泛开展高质量选拔,共开展了54个世赛项目(全国共56个)的选手选拔工作,将选拔范围从以技工院校为主向中(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社会多方扩展,为选拔出最杰出的选手代表提供了有力保证;科学施训,安排专人一对一跟进每个项目集训,熟悉掌握世赛规则规范,扫清技术障碍,解决技术难点,找到主攻方向,有效提升选手适应国际比赛环境的综合能力。除了世赛,广州还积极组织参加2019年澳大利亚全球技能挑战赛,获1金2银,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斩获3个项目金牌,参加第十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连续三届蝉联四地奖牌数榜首。
坚持以世赛为引领,以各类高水平技能竞赛带动,广州广泛开展全市性的产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年均竞赛工种近百个,每年带动技能岗位练兵人数达10万人次。
标准输出 广州技工教育走出国门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已有技工院校为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广州技工教育开始输出标准、走出国门。
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学院与孟加拉国教育部开展技能与培训提升项目合作,2017~2019年培训孟加拉国教育部官员、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教师共581人次,实现我国技工院校向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服务的首次规模化输出;承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冷良好操作培训项目,2018年培训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120多人;2019年承办巴基斯坦职业技术培训委员会师资高级研修班,并与巴基斯坦国家职业技术培训委员会达成后续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意向,促进两国职业教育互联互通。“从世赛上吸取经验,进行本土化后,再进行输出,带动了整个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质量。”市工贸技师学院有负责人说。
广州市人社局表示,转化世赛成果、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后,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有所提升,找工作也更有竞争力,薪酬也有所上涨。“一个人既能做木工又能做砌筑,同时还会管理,企业自然更欢迎。”
目前,广州市有1个教科研机构、27所技工院校,其中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9所、普通技工学校18所,开设涵盖一、二、三产业173个职业(工种),全日制在校生10.93万人,每年毕业生3万余名,98%当年就业。
围绕产业需求培训紧缺技能人才,广州定期编制和发布《广州市职业工种培训市场需求目录》,重点围绕IAB、NEM等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新专业、紧缺专业开发建设,开办创业创新培训班,培养紧缺人才。近3年组织69416人参与会展策划师、动画绘制员等紧缺工种的培训。市人社局下属技工院校紧密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开设了12大类、128个专业、173个职业(工种),专业设置覆盖广州市紧缺工种目录的85%,每年为社会输送3万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较好地满足了产业发展需求。
培训普惠 补贴对象覆盖城乡劳动力
广州持续着力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技能人才纳入市人才绿卡、人才引进和积分制入户范围,大大激发了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制定“羊城工匠”行动计划、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实施方案、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政策文件,人才政策吸引力不断增强;与香港机电工程署、澳门劳工事务局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建立了部门间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加快实施职业资格评价互认,对香港、澳门16个工种予以职业资格认可;在南沙区引进国际和港澳的三个职业资格培养评价体系,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同时可领取国际或港澳对应工种资格证书。定期编制和发布《广州职业工种培训市场需求目录》,重点围绕IAB、NEM等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紧缺急需专业开发建设。引才聚才环境不断优化,技能人才在广州工作生活更体面、更有价值感和城市认同感。
在职工技能培训方面,开展职工“求学圆梦”行动。依托广州市职工大学堂,打造广州职工教育网,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继续教育新模式,在全市建成31个校区,累计开设课程超过2万门,培训职工超过100万人次。
另一方面,广州市人社局会同市财政局出台落实省技能晋升政策,实现培训补贴政策对象覆盖城乡劳动力(含非户籍人口)、补贴标准200~3500元、补贴范围包括每级技能晋升,为全民参训、终身受训提供政策保障,实现技能培训服务普惠均等。下一步,广州将按国家和省的部署推进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确保每年财政投入,调整就业补助金支出结构,落实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截至今年7月底,广州市共投入3.71亿元资助补贴技能晋升培训19.96万人次。主动宣传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积极开展技能展示交流,持续报道优秀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开展世界青年技能日、世界技能大赛宣传活动。
成绩单
第45届世赛,广州市12名选手参加了11个项目比赛,百分百获奖,获得4金7优胜奖的历史佳绩,金牌数占全国的25%、全省的50%;奖牌总数占全国的22%、全省的55%,金牌数和奖牌数全面超越往届。
从参加第41届世赛以来,广州选手脱颖而出,累计获得6金3银5铜14个优胜奖。
本届世赛广州入选国家队人数和参赛项目均占全国的20%、全省的55%,在人员输送和参赛项目上相较第44届世赛都有极大提升,成为国家和广东省世赛选手输出的主阵地。
如今,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万人,占比31.3%,居全国前列。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