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国首批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续聘颁证仪式在南沙举行,澳门仲裁员李国辉、吴文俊作为首批港澳仲裁员代表参加,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有关人员与仲裁员代表座谈交流,并为仲裁员代表颁发聘书。颁证仪式结束后,仲裁员代表在南沙区第一仲裁庭参与了一起涉港资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标志着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又走上一个新的里程。
近年来,在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下,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创新转型发展路径,推进智慧仲裁建设,促进大湾区仲裁融合发展,推动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抓好实务创新。2019年,广州南沙获国家人社部批复同意,在全国范围内首个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2019年9月18日,广州南沙成功聘任首批7名港澳籍仲裁员(其中香港5名、澳门2名),首次聘期为两年。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该工作列为入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今年9月首聘期限届满,经南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开展履职情况评估及征询港澳籍仲裁员续聘意愿等程序,决定对7名港澳籍仲裁员全部予以续聘。目前,受聘港澳籍仲裁员已全部依法履职参与办案,港澳仲裁员参与办理的涉港澳劳动争议案件达15件。针对涉港澳企业代表或劳动者身处港澳难以参加现场庭审的,开展港澳仲裁员跨境在线参与庭审,为分处各地的港澳企业及劳动者开展即时非接触式同屏“互联网庭审”,保障了港澳企业和劳动者的应诉权利,增强港澳同胞到南沙投资创业就业信心。
二是抓好平台建设。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广州(琶洲)速调快裁服务站。该服务站面向在内地的港澳企业和港澳劳动者,提供劳动保障法律咨询、办事指引及纠纷调处服务,目前已进入规范化运作,已初具雏形,运行成效明显。试行聘任港澳籍调解员,仅用3天成功调解首宗涉港劳动争议案件,创新性向用人单位出具《调解建议书》,引导规范用工;由香港籍及内地调解员共同成功调处首个跨境劳动争议;琶洲服务站已组织3场企业人事人才交流会吸引60多家单位踊跃参加;琶洲站调解率、仲裁立案调解率再创海珠区历史新高,分别高达78.14%、89.86%。
三是抓好理论研究。2021年5月13日,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创新研究院在黄埔区揭牌成立,研究院工作将以政策流程差异研究、工作机制创新探索、成果提炼巩固转化三个阶段,从建设专业化工作平台、推进深层次规则对接、创新高效率调处机制、提供建设性决策参考等四大方面共14项工作内容予以探索推进。力争率先建立大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大湾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改革创新示范区,探索解决粤港澳三地在法律适用、管辖划分、调查取证、跨境送达、文书互认、生效裁决文书执行等存在的问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该研究院依托黄埔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率先试行对所有仲裁申请“先调后立”工作模式,前三季度黄埔区受理案件调解率为65.29%,同比大幅上升14.3%,成效显著;今年8月启动包括国家人社部指定课题在内的两项课题研究工作,并将在今年底前形成首批研究成果。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