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村粉、粿条、米线等湿米粉,都是广大市民爱吃的大众食品。但是,在加工或存储过程中稍有不慎,湿米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从而引发中毒。为加强湿粉类食品安全监管,排查风险隐患,广州市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第二期安乐“查”饭监管品牌行动“湿米粉统一查”,由花都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辖区酒楼、小餐饮店对湿米粉类食品购进、贮存和加工制作等相关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此次行动,执法人员主要检查相关餐饮服务单位是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是否按标识要求规范贮存、是否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规范加工制作过程;同时,重点关注购进的湿米粉类食品包装是否有破损、封口是否有标签、标识是否清晰完整、生产日期是否标注年月日时等。随后,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多家小餐饮店进行抽取检查,对其证照持有情况、进货单据、供货方资质信息、加工制作环境卫生、湿米粉保质期及贮存等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在检查中,有2家餐饮服务单位存在未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的情况,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执法人员现场发出执法文书,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下一步,执法人员将持续跟进上述餐饮服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对于拒不整改的,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予以查处。
今年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每月“湿粉统一查”行动,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保持高压态势,严查包括小餐饮店在内的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资格、湿米粉进货查验、食品标签标示、存储等内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截止8月,共检查湿粉生产企业(小作坊)210家次,农贸市场4274家次、食品经营企业30282家次,责令整改49家次,对发现的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未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出厂销售等严重违法行为立案查处5宗,罚没金额17.4万元,取缔无证食品经营单位2家;市本级共抽检湿粉68批次,并对1批次不合格食品依法进行处置。
同时,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多渠道宣传方式,线上线下加强湿粉类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对消费者投诉举报线索认真核查,及时回应,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粉”,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呼吁广大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外观和保质期。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请及时拨打电话12315或12345进行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对违法行为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