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
逆势增长13.1%
推行”五税合一“综合申报,
纳税次数达到全球最优
开办企业最快0.5天办结
中国社科院全国营商环境评价,
广州综合排名第一
国家信用监测排名,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优化营商环境立法有“广州方案”
……
广州今年1月启动营商环境3.0改革,对标世行评估和国家评价,聚焦改革攻坚克难,在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
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疫情带来的冲击,广州出台实施“暖企15 条”“稳增长 48 条”“支持中小微企业 20 条”“信用助企 9 条”等系列政策组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 建立企业复工复产指挥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五个一”机制,服务全市3万多家重点企业, 形成联合高效的惠企机制。
● 设立市转贷服务中心,上线全国“信易贷”平台,建立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139 家防疫重点保障企业获得优惠贷款 122 亿元,6700多家中小微企业获批央行专项优惠贷款超150亿元。
●上半年,市场主体新增 22 万户,逆势增长13.1%。
提升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广州通过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 从企业视角出发,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推行 “五税合一”综合申报,纳税次数有望降至 3 次,达到全球最佳。
● 着重推动审批事项全流程电子化,“开办企业”将 22 张表单 469 项信息整合成 1 张表单 55 项信息,最快 0.5 天办结。
● 政策普惠减成本,今年以来为企业减负超过 400 亿元,减免租金累计超过 20 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10万多户。
●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由市场主体打分、民营企业家说了算”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综合排名第一。
打造惠民便企的政务环境
在全国实现“三个率先”
● 率先实施“综合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市、区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一门”进驻率 100%。
● 率先建立专项信息数据共享长效机制,整合打通 20 个部门的 109 个数据主题信息壁垒,上线 644 种电子证照。
● 率先推行“一门式”政策兑现,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窗口纳入集成服务,线下专窗服务、线上一网申办。
2019 年,广州政务服务在国家评价中位居全国前列,12345 政府服务热线荣获国家最佳政府服务热线。
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
重点抓好“三大试点”
● 重点抓好实施新型研发机构“负面清单”管理试点,出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经费使用负面清单,明确 “无禁止即可行”。
● 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国家试点,建设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有机结合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智慧监管。
● 推进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创新应用围绕普惠金融、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先行先试。此外,国家信用监测排名显示,广州信用信息数据总量、联合奖惩案例等指标领跑全国。
筑牢坚强有力的法治环境
● 公共法律服务方面,广州创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建立全国首家 5G 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国首推手机“秒办公证”小程序。
● 在商事仲裁方面,广州仲裁委同步运行内地、香港、澳门三套庭审模式,成为业界公认的国际商事仲裁“广州模式”,被司法部推荐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企业间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机制项目。
在破产审理方面,广州创新探索国有“僵尸企业”司法出清,上线智慧破产审理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法院。
在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广州制定《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立法体例上全国独创“开放创新”一章,提出全国首创的“广州方案”。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海洲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上,作关于广州市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表示,广州下一步将以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同时瞄准企业需求解难题。以数字技术推动跨部门革命性流程再造,真正做到改革措施与企业感受同频共振。另外会探索首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争取国家支持试点先行,着力打造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同时也完善涉及营商环境的制度体系,努力在对接国际通行营商规则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建设适宜开放创新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 | 广州广播电视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