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 市水务局

开启智慧治水新时代!广州市创新探索“互联网+”治水模式

  • 听全文
  • 2018-10-31
  • 来源:市水务局
  • 分享到
  • -

近年来,广州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有关决策部署,全力改善城市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美誉度,把治水工作与信息技术等先发优势结合起来,创新探索“互联网+”治水模式,加快开启智慧治水新时代,打造智慧治水大平台,努力形成科学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的新态势。

开发河长管理信息系统

为加强黑臭水体的治理力度,多渠道、多途径传递水务资讯,服务市民生活,广州积极开发河长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了一个具有政民互动、河长履职、水质效果展示等功能的信息平台。

通过建立举报受理、管理、监督、考核四个机制,发挥公众的监督力量,鼓励私人、社会组织、媒体积极参与,拓宽了公众参治水渠道。

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积极探索“互联网+”河长制。整合与河长制相关的各种基础数据,面向全市各级河长办、各级河长、各级职能部门、公众等用户,开发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不同载体的查询、上报和管理服务。

全省首创广州河长APP

利用智慧感知、大数据挖掘、决策分析等技术手段,创新开发“广州河长APP”,实现“河长巡河、河长督查、公众监督”等多层次功能,进一步优化完善河长制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河道管理范围广、难度大等问题,全面提升河道管理规范化、高效化、精细化水平。

同时,印发《广州河长APP河长履职积分指引(试行)》,采用积分奖励方式,鼓励和督促基层河长履职尽责,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管理和保护河道的责任。

“广州河长”APP充分参考广州河长制建设需求,面向广州市、区、镇、村的各级河长办、各级河长、各级职能部门、公众四类用户,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纬度、不同载体的查询、上报和管理服务。

从试点经验看,“广州河长APP”为各级河长与市民参与到治水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河长签到、巡河轨迹都能实时记录、上传以供查询,巡河动态信息实时进行公示,发现问题可即时上报、流转以及可查询;同时还有水环境治理相关新闻动态、政策法规、经验交流等动态信息公布;河长信息、河湖信息、水质信息也都能在这里公示和查询。

精细管理排水设施和排水户

由于广州排水管理单位多,造成部分管理边界不清晰,管理不到位,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市或各区内部管理部门和人员间,传递的效率都不够高。为此,广州改革传统排水管理手段,开发排水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广州排水设施巡检APP”,实现对排水设施数据全流程“掌上智慧排水”管理。

通过串接全市排水管理相关人、事、物,及时更新排水设施数据,全面摸清全市管网底数,厘清和明确各排水行业管理单位间的责任权属和管理边界,形成可见、可查、可统计的“排水设施一张图”。

运行“广州排水户巡检APP”,运用信息化技术普查全市接管户和非接管户的数量和基础数据,对排水户进行科学分类,厘清排水户接驳情况,查处排水户错混接、直排、偷排、超标排放等违法排水行为。

探索建立“建筑物—排水户—排水接驳井”的数据信息关联关系,打通公共排水管网到排水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逐步推进全市排水管理从粗放向精细、从被动到主动、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难题

针对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点多、量大、面广、偏远的特点,广州开发了农村生活污水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流程数据化管理。

该系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际,创新采用“农污设施分布一张图,基础信息上报一张表”的数据采集形式,全面摸清全市农污设施家底,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据库,实现全市1112个行政村农污管理设施及流溪河流域相关信息数据管理可视化。建立统一数据格式和巡查制度,有效提高数据查询、数据采集、问题上报、问题处置以及统计决策的工作效能。

在全省率先采用信息化手段将农村生活污水管理发现问题上报事务流转、日常巡检管养跟踪、监督考核的督办实现全流程数据化、在线化,对农污处理设施日常管养、监督考核、统计分析实时公开查询,实现对设施养护情况的“一目了然”。通过系统厘清各级管理部门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压实工作责任,规范管养行为,提升农污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