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 市水务局

全民护河!逾千名民间河长活跃在护河一线

  • 听全文
  • 2019-10-21
  • 来源:市水务局
  • 分享到
  • -

近年来,广州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护、共享的治水格局,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当前广州“全民护河”的局势已基本形成。广州活跃的民间河长已达1138名,包括基层党员干部、治水领域专家学者、环保志愿者、各行各业的热心市民等,都在为广州的治水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广州形成“全民护河”新格局。近日,市河长办召开了全市民间河长现场推进会。介绍了天河、荔湾区的优秀工作经验。

天河已在13个街道组建了40支“巡河护涌”志愿服务队,共有队员893人,民间河长76人。其中,车陂涌流域有民间河长29人,“巡河护涌”志愿服务队17支、志愿者490人。车陂涌的志愿队爱涌意识较强,常常自发组织巡河护涌,有时频次达到一周不少于2次,在天河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管”全民共治水的榜样。

车陂涌官民互动合作治水早在2016年已经开始,缘于一起泥浆偷排事件,双方在共同推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彼此理解、支持并达成共识,共同搭建公众参与治水沟通平台。

此外,天河区引领公众参与治水工作,最具特色的是以本土特色民俗文化“车陂扒龙舟”作为载体,发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他们通过弘扬经典民俗文化,多元化倡导环境保护意识,多次开展以水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和河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特色活动,逐渐创建了车陂民俗文化与环境双保育模式。

荔湾区河长办认为,民间河长既是巡河护水的生力军,又是河涌治理的监督者。

为做强做大“民间河长”优势品牌,荔湾区积极探索创新完善河长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和教育资源优势,聘请了8名民间大河长和26名全国首批民间小河长,通过“开门治水、人人参与”、“小手牵大手、小孩促大人”等模式,与社区的治水宣传、学校的特色项目相结合,多方面凝聚治水护河的强大合力。

为了充分发挥民众参与河流治理的积极性,与政府“河长制”形成协作机制,荔湾区建立有民间河长微信群。民间河长巡河时若发现河涌管理问题,立马在微信群内反映情况,由区河长办统一收集整理,并负责跟踪监督有关建议意见的落实,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生态环境部即将到广州进行黑臭水体专项督查迎检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迎检工作,荔湾区河长办号召各民间河长“不限时间、不限路线、不限形式”、“微服私访”,对河涌进行检查,如发现有需要整改的地方,及时在民间河长群反映情况。

推动形成“全民护河”新格局

广州还将持续推进公众参与治水、护水工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深入推动形成“全民护河”的新格局。未来广州将为公众更好地参与治水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同时,广州市河长办将着手研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将用制度来保障公众有参与的便利,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让民间的力量能够和政府的行政力量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