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坚守!广州红棉老兵参与抗疫志愿服务逾1.8万小时

  • 听全文
  • 2022-09-13
  • 来源: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分享到
  • -

  流调中心、封管控区、核酸检测现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8月23日以来,广州出现新一轮疫情,越秀、海珠、番禺等区的红棉老兵再次冲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据广州市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中心统计,截至9月7日,全市超过1500名红棉老兵闻令而动,累计出动逾5000人次参与了近280场抗疫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长逾1.8万小时。

  “我必须冲在最前面。”

  舍小家为大家

  越秀区红棉老兵支援管控区临时医疗点

  8月23日晚上11时,仍在登峰街重点场所黄田社区核酸检测点支援的越秀区军休五所干部柳达兵接到了来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的电话,表示需要调度5名人员进驻登峰街管控区,话尚未完,柳达兵直接同意,没有一丝犹豫。任务结束后,柳达兵才向旁人说起,参与支援的那些天,其家人正因病卧床,需要他的照料。但在那个当下,接到命令的他仍坚持“舍小家、顾大家,工作就需尽责”的军人本色,在当晚交代其他亲属代为照顾后,第二天一早便赶赴管控区。

  在登峰街的安排下,柳达兵与其他红棉老兵志愿者来到管控区临时设置的医疗点。为守好区内居民看病就医的第一道关口,柳达兵和辖区民警、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坚守前哨,严把卡口,指导居民扫码,测量体温,指引就医。深夜,居民都休息了,柳达兵和志愿者战友们还在搭建帐篷,搬运药品,为第二天的工作作准备。了解到社区里有行动不便的居民,柳达兵主动肩负起送药上门,接送老人往返医疗点的重任,以实际行动切实服务保障好辖区居民。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为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我必须冲在最前面。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给我什么任务,我就完成什么任务。”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在艰苦的疫情前线,柳达兵始终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工作,用忠诚尽责诠释初心使命。

  除了柳达兵外,此次被同时安排进管控区的红棉老兵还有向凤迪、杨勇、陶瑞新、周凯4人,据了解,其中年近60的高龄在职人员就有3名。虽然顶着炎炎烈日,戴着N95防护口罩,但大家仍是坚持每天十多个小时地参与区域内的防控工作,展现了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的优良品格。

  “请安排我去!”

  连轴转20多个小时没合眼

  海珠区红棉老兵突击队请战封控区

  8月30日下午4时30分,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发布紧急动员,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报名参加临时封控区域突击队,仅仅过了15分钟,报名参加突击队的人数就达到20余人。

  “请安排我去”“我有封控区工作经验”等请战声音不绝于耳,经最终综合考量,一支由7名红棉老兵组成的突击队奔赴社区防疫一线。

  逐户上门核查人员居住情况,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孕产妇、特殊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排查,并做好详细信息登记;通知居民核酸检测时间及地点,告知医疗服务和生活保障24小时暖心服务热线……刚进入龙凤街道凤凰社区,7名队员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直到晚上9时,他们才坐下来吃晚餐。

  饭后来不及休息,红棉老兵即刻投入夜间值守工作中,处理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需求,清理各楼栋的生活垃圾,清点整理当天的防疫物资……据红棉老兵徐志恒介绍,首天晚饭后他继续工作至第二天中午饭后才下岗休息,连续工作超过20个小时,几乎没有合过眼。

  另一名队员徐广亮虽然今年已经57岁,但他和其他红棉老兵一样,始终坚守在最前线。据介绍,突击队所在的临时封控区正式调整为风险区后,工作任务更加繁重,队员们每天都忙碌于为各家各户的群众运送生活必需品及各类快递。为了尽快把物资送到大家的手中,每名队员平均每半天需要爬楼往返30余次。

  截至目前,海珠红棉老兵突击队仍然奋战在封控最前线,作为带队人员的彭狄聪表示:“在封控管理的日子里,社区防疫工作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没有一劳永逸的胜利和成功,只有细水长流的坚持和行动,这便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疫情不散,我们绝不鸣金收兵!”


  “我们随时待命。”

  雷厉风行迅速行动

  番禺区红棉老兵快速集结队伍支援抗疫

  9月1日,番禺区通报2名密切接触者检测阳性。看到报道后,化龙镇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队长黄湛棋即主动致电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表示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他和其他队员可第一时间奔赴抗疫战场,“我们红棉老兵随时待命。”

  9月2日上午,接到任务通知后,黄湛棋迅速行动起来,当天下午2时30分,10名身着红马甲的红棉老兵志愿者准时集结在化龙公园,协助社区摆好铁马、布置检测卡位、张贴扫码图片,指引前来检测的居民群众有序排队……初秋的天气依然酷热,但全体红棉老兵却像不知疲倦似的,连续两天奋战在核酸检测现场。

  虽说老兵们大多已经退休,但平时也有各自的忙碌事情,为了全身心支援抗疫,红棉老兵志愿者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有的把照顾小孙子的任务交给了老伴;有的把陪家属到医院看病的日期作了更改;有的则关闭自家小卖部的生意,只为心无挂念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从中午坚守到晚上10时,直到超额完成检测任务,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兵才拖着疲倦的身子返回家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红棉老兵用守土尽责、“疫”不容辞的担当精神,毅然决然地冲锋在抗疫一线,闻“疫”而动、向“疫”而行,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