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指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新时代新征程退役军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州是兵源大市、安置大市、驻军大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近40万,驻守祖国南大门,地处两个前沿,退役军人工作事关国家战略、事关广东和广州发展稳定。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退役军人工作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扛起广州责任、树起广州标杆、展现广州作为,为国家和省退役军人事业贡献广州担当,为推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力量。”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文扬表示。
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局党组深入研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方案,列出具体任务,明确学习方法,分层次分专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大讨论,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局党组和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一致认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退役军人工作务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针对广州实际,深入研究分析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战略谋划、举措创新、统筹推进,切实通过对大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凝聚起团结奋进、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强大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坚强领导下,广州退役军人工作将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退役军人),站在服务“两个大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高度,紧盯“六大任务”(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军休服务,双拥共建,优抚褒扬),不断丰富“九大品牌”(“戎归羊城”就业创业品牌、“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品牌、“打分选岗”阳光安置品牌、“永和担当”红色传承品牌、“量身赋能”教育培训品牌、“齐步走”互帮互促品牌、“全链条”管理服务品牌、“三协同”权益维护品牌、“一码通”拥军惠军品牌)内涵,凝心聚力抓党建、重优化、促提升,努力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坚持党建统领。一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强化理论武装,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集体学习、理论讲座等多种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退役军人各项工作政治方向正确、政治效果良好。二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强化市、区、镇(街)三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机构决策议事、协商协调、督导落实等职能作用发挥,建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与退役军人工作深度融合。三是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完善军地合力推动退役军人工作机制,建立落实军地协调配合任务清单,努力盘活社会资源力量。积极推动将退役军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考核考评内容,确保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落到基层、落到一线。
二、抓好“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和全覆盖的要求,全面梳理核查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行情况,巩固全国示范型和省星级中心(站)创建成果,有序推动村(社区)站(点)示范创建,不断提升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二是优化工作流程,以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支撑,强化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倡导“尊崇工作法”,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代办”、“一站式”和“互联网+”等服务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优化作风能力,开展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行动。“退役军人事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出台后,抓好培训试点,逐步向全系统覆盖,打造一支职业技能精、业务知识熟、实战能力强的专业化工作队伍。着力培塑说了就算、定了就办, 主动担当、敢于担当的退役军人工作作风。
三、强化“四个提升”。一是提升服务备战打仗能力,创新丰富新时代双拥工作内涵,继续深化“双拥”亮点品牌,研究制定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应急应战响应机制,全力以赴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创建工作,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既定目标。二是提升安置就业创业质效,进一步完善“阳光安置”模式,实现打分选岗和“直通车”安置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着力抓好退役军人学历教育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优势。精心打造“戎归羊城”就业创业品牌,搭建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举办就业招聘会、创业洽谈会,常态化提供就业指导帮扶。加强创业孵化支持,培育打造一批市级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体化提供创业服务。三是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开展向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卢运柏学习宣传活动,积极探索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实践,大力开展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和“志愿服务工程”,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在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四是提升稳定发展基础,加强陵园公园、军休中心、军供站、烈军属疗养院等直属事业单位建设。有力维护合法权益,持续营造尊崇尊重氛围,稳妥整体推进“治重化积”、优待证制发等重点工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