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的交通出行条件,对经济运行的支撑及保障作用不可小觑。
日前,我区为强化交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保障作用,出台了《白云区交通拥堵缓解工作总体方案》,明确将机场路三元里——云城——新市段、白云大道南——白云大道北段等22个交通拥堵黑点纳入重点治理路段,以实现重点路段保畅通、城郊和高速公路保安全的目标。
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预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区将用3年时间,通过完善信号灯及监控设施、交通专项整治、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等手段,分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各类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
用3年时间重点整治22交通拥堵黑点
机场路三元里路段因靠近机场高速三元里收费站,大量进出城的车流都在此汇集,而三元里附近的皮具城和各种商贸城较多,也使得路况复杂,需要在路面设置很多红绿灯,交通黑点因而形成。沿着机场路一路往北,途经的云城、新市段同样是拥堵黑点。经常往返该路段的出租车师傅告诉记者,机场路因该路段左转车道少,高峰时段排队时间较长,很多车辆穿插变道,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据了解,与机场路治堵呼声一样高的,还有白云大道南——白云大道北段、广州大道北京溪——同和路段、106国道鹤龙——嘉禾——龙归路段、增槎路货运市场路段、鸦岗大道路段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区将22个上述交通拥堵黑点纳入三年重点整治计划,以期通过交警驻点疏导、完善配套交通信号灯建设、全面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整治等举措,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区域出行环境。
据区预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上述22个交通拥堵黑点涉及我区出行重点路段、城郊和高速公路,我区将针对不同交通道路属性,分别制定疏导方案,并安排专门团队在每天高峰期间驻点疏导,持续开展交通违法常态管理与专项整治,净化交通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在硬件设施方面,我区将协调改造重点交通节点,完善已建道路配套交通信号灯建设,提升路网承载能力。尤其针对105国道、106国道、增槎路、鸦岗大道、机场路等重点拥堵路段,加快完善信号灯路口闯红灯电子警察及可移动式自动抓拍违停电子警察设备的设置,从根源上打击机动车闯红灯、变线、违法占道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人为拥堵行为。
设交通信号绿波带实现技术治堵
日前,在白云大道北陈田路段看到,在每天早晚出行高峰期,该路段设置了一条潮汐车道。即早高峰时,设置白云大道北往南方向行车专用道;晚高峰时,则通过交通指示引导白云大道南往北方向行车驶入该专用道,以大大提升白云大道北的行车效率。
这种人性化的交通设置得到了过往行车司机的认可,也有利于实现道路资源的最大利用率。记者了解到,为提高路网通行能力,我区将在上述22个重点治理黑点中采取单行道、区域微循环等多种方式的交通整改措施,努力挖掘区域内路网的通行潜力。
在技术治堵方面,我区将在交通拥堵黑点多发道路设置交通信号绿波带,提高通行率。所谓绿波带,就是经过长时间的数据采集、分析,根据信息,将一条道路上多个相邻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协调起来,使车流可以在连续绿灯状态下通过这些路口。“只要车辆匀速行驶,进入绿波带区域时第一个信号灯为绿灯,那么就将连续多个路口绿灯通过。”区预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种状态就是从以前的车等灯变成灯等车,因为向前行驶时一路绿灯畅通,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绿波带。
根据《总体方案》规定,我区还将推进智能一体化发展,提升公安交通管理水平。参照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指引,开展我区智能交通五年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实现道路交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近中长期分步治理保道路安全畅通
针对已确定的22个重点治理交通黑点,我区按照“建、增、管、限”的总体思路,从今年开始,拟用3年时间采取近中长期分步治理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深入推动交通拥堵问题治理工作,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
今年6月底前,我区将从交通要素整治层面,通过排查梳理、综合整治、宣传教育等举措,强化部门协作和镇街联动,以整治全区22个交通拥堵黑点为重点,全面推进综合治理,以推动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在推进近期工作的同时,我区同步谋划中期整治工作,将智能交通管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规划引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及理念,逐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
“到明年年底,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法规都将录入市民民生卡数据库,作为个人档案的一部分。”区预联办负责人补充说,我区将用3年时间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可持续协调发展,力争重点路段在2018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55%,城区干道车速不低于30千米/小时。
从长远来看,我区将从机制体制建设层面,通过交通一体化发展、资源整合融通行动、交通智库建设等三大举措,推动交通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