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来,白云区投入帮扶资金,支持英德市英西北敬老院、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沙口镇东部饮用水工程、英德市体育训练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推动英德市民生事业发展。其中,英西北敬老院将成为粤北地区最大敬老院,首期可为老人提供700个床位,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可解决400多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这些数字不仅是白云区对口帮扶三年的成果之一,也为英德市保障底线民生夯实基础。
粤北最大敬老院建筑主体已建成
在英德市一处四面环山的峡谷地带,山光明媚,风景秀丽,而这里即将诞生粤北最大敬老院。
2014年,白云区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帮扶英德市英西北区域性敬老院建设。白云区对口帮扶英德工作队队员叶余敏介绍,该敬老院预计总投资逾亿元,首期投资约6000万元,首期建成后可提供床位700个,将惠及英西片石牯塘、九龙、石灰铺、浛洸、大湾、西牛等9个乡镇。
英西北区域性敬老院选址石牯塘镇八宝村,地处国家级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记者从英德市民政局了解到,该项目总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将是粤北地区最大的敬老院。项目整体拟分三期建设,将预留大部分土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第二、三期建设,“最终打造成集养老、高档公寓、独立式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福利养老中心,实现政府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英德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继勇介绍。
据悉,敬老院项目首期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设床位700个。“首期建成后,英西各镇原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将全部搬到该敬老院。”陈继勇介绍,英德目前共有近5000名五保老人,英东、英中片区五保老人的集中养老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在英西北片区,由于各镇养老院规模小,乡镇一级的养老服务的水平比较低,很多老人不愿意入住。他表示,项目首期将主要用于政府养老,将英西各镇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起来,便于集中养老资源,减少因各镇敬老院分散造成的资源浪费,也便于敬老院为老人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英西北区域性敬老院包括一栋综合楼、五栋住宅楼,建筑主体已经建成,之后将先启动一部分进行装修运营。目前,敬老院项目已经进行到广场绿化的阶段,年底前便可投入使用。
打造英德首个残疾人就业基地
在此次帮扶中,残疾人的问题同样受到重视。2015年,我区投入帮扶资金500多万元,在东华镇建设英德市首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可为4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基地位于英德市东华镇工业大道一区公路旁,占地3001平方米,有框架结构厂房一栋一层853平方米,办公、宿舍楼一栋两层840平方米,厨房、食堂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有企业已经入驻。
张仕委是东华镇村民,他身患肢体残疾,此时,他正在宽敞的厂房里做手工活。他之前在附近一间条件简陋的工厂打工,每逢暑天,铁皮房的高温让人难以忍受。来到就业基地后,工作环境明显改善,他感到很满意,“这里比原来舒服多了,而且还提供住宿,对于腿脚不便的人来说十分方便。”
据悉,英德市目前约有63000多名残疾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有20000人,而英德东华镇有劳动需求的残疾人大约就有2000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全面投入使用后,可为东华镇五分之一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基地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公建民营,我们为企业免费提供场地,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英德市残联副理事长邹五平介绍,作为基地的建设单位,企业须满足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有生产加工的产品或稳定的来料加工订单、生产加工的产品适合有劳动能力残疾人作业等条件,最重要的是,企业招收的残疾人员工必须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
据悉,基地全面投入使用后,英德市还将利用各方资源在产业园区内穿针引线,拿到一些适合残疾人的代工订单,以此增加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机会。
投入500多万元后,基地在配套设施等方面尚有数十万元缺口。区对口帮扶英德工作队队长林金顺介绍,近期,区对口帮扶英德工作队回白云区汇报工作时提及此事,区科工商信局便结合“两学一做”开展党支部党员献爱心捐赠活动,同时通过区属企业百兴公司等企业筹集资金,共筹得20余万元。目前,区对口帮扶英德工作队已帮扶基地购置了车间工作台等设备设施,让入驻企业能尽快开工。
2016年,我区还投入帮扶资金550万元,支持英德市沙口镇东部饮用水项目建设,可解决沙口镇东部地区2.7万人饮水问题;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支持英德市体育训练综合楼建设项目,切实解决英德市民体育锻炼设施不足的问题……一件又一件的民生工程顺利完工,将为英德市民生事业发展夯实基础,也将成为白云区帮扶英德市发展的最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