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百年历史的棠溪站,将打造成零换乘一体化枢纽,未来有望像广州东站一样发挥枢纽优势,引进人流物流,拉动经济发展!11月23日,铁路客运枢纽白云(棠溪)站站场核心区综合开发实施策划开始公开招标。根据招标公告,棠溪站将开展“零换乘一体化”枢纽站场交通规划专题研究,或将探索建立“枢纽+社区+产业”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广东(广州)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周边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也同时进行招标了。
招标要点
体现零换乘一体化、多式联运等设计理念
据了解,棠溪火车站距离广州火车站约2公里,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仅办理货运,另有少量客车整备所、存车场功能。今年,国家发改委与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签署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关于共建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的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广州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四项重点任务,其中最受关注的任务之一即是新建棠溪站和广州站改造工程。广州接下来将按多站布局、多点到发和动内普外原则,新建棠溪站,集中办理枢纽内普速客车始发终到作业。而广州站则将改造为高铁站。
11月23日,规划部门开始就“广州铁路客运枢纽白云(棠溪)站站场核心区综合开发实施策划”进行公开招标。公告明确,棠溪枢纽综合开发范围为104公顷,东至西苑路,西至石槎路,北至规划金碧南路东延线,南至德康路。研究范围为7.46平方公里,东至机场高速,西至石井河,北至黄石西路,南至德康路、岗贝路。
根据招标公告,棠溪站将开展“零换乘一体化”枢纽站场交通规划专题研究,即通过国内外成功案例的横向比较,总结先进经验,着重探讨研究如何构建零换乘一体化的城市中心区枢纽场站综合交通流线,在保证交通高效运作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集约利用交通设施用地,建设高效的场站秩序。
据了解,该招标公告要求采用零换乘一体化、多式联运等设计理念,构建高效畅达的交通换乘系统与集疏运体系;充分发挥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采用TOD、紧凑城市、枢纽上盖等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引导产业集聚,提高枢纽周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发展优势
探索建立“枢纽+社区+产业”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
此前,区人大代表、棠景街道办事处主任赖小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街将以枢纽型网络化建设为着眼点,以棠溪站点建设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广州市拟新建棠溪站,对棠景街乃至我区未来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棠景街面积为4.07平方公里,优势主导产业较为缺乏,目前最大的纳税大户来自广之旅。因此,能否抓住此次枢纽型城市的建设契机,对棠景街而言,意义重大。
“目前,我们正积极调研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预计项目的实施可以打破棠溪一带经济‘提篮小卖’的格局,也可以全面提升大围片区城市面貌形象。”赖小惠介绍,未来该街将探索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制度体系,形成零换乘一体化枢纽建设成熟模式,探索建立“枢纽+社区+产业”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思路,乘势发展。
她表示,未来棠景街将围绕棠溪站点建设,把棠涌片区棠溪地块约28公顷用地纳入整体改造区域。目前,这些土地主要是旧厂房和工业区,多为经营服装、五金的批发市场,还兼有部分货运功能。未来,这一片区将配合火车站点的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电商物流园区、高端商住区域等,“希望能够像广州东站一样发挥枢纽优势,引进人流物流,在棠景街崛起一个天河城百货,拉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棠溪站点也将成为白云枢纽型网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这一站点将配合白云机场扩建、高快速路建设,推动空铁、陆铁、海铁联运,同时充分利用高快速路网、新一轮地铁线网、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契机,完善区域交通枢纽节点布局,实现与其他交通枢纽、发展平台、重要节点的快速直达、无缝对接。
声音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规划学教授胡刚:
有利于站点交通的互动沟通
未来棠溪站集中办理普速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将分流广州火车站的普铁客流。与此同时,随着广州火车站的改造完成,引入的高铁、城际铁路客流将会增加,高端商务客流将越来越多,相应的商务办公等需求也会增加,从而带动周边产业转型升级。由于棠溪站与广州火车站相隔不远,这样的商业辐射作用将影响两地站点所属地区,同时也有利于站点交通的互动沟通。
北京交通大学青年学者岳伯涛:
注重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
在规划中,综合交通的主骨架——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已确立,但就目前发展来看,枢纽的配套规划建设还相对滞后,面临着与城市土地和环境资源、交通衔接等协调发展问题,这些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将加剧城市交通状况的紧张,而且将严重影响综合交通体系整体效率效益的发挥。未来需要从可持续发展和系统角度,重新审视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和综合交通网的作用。
链接
探讨大田中心站与相邻站场“三站一体化”
今年10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人士在会见广州市领导时表示,要力争广汕客专、大田集装箱中心站今年开工,加快推进棠溪站等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日前,广东(广州)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周边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也同时进行招标了。
据介绍,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开发范围有24平方公里,东至广清高速、北至北二环高速、南至流溪河、西至白坭河航道;广州大田集装箱中心站选址于此范围内。其研究范围达62平方公里,东至广花快速路,北至北二环高速、南至华南快速、西至白坭河航道。
由于大田中心站选址于我区江高镇,毗邻江村编组站与大朗货场,大田中心站的新建将对相邻两个铁路站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招标公告要求规划从广铁货运体系优化的全局出发,梳理大朗货场与江村编组站的现状问题与发展需求,分析大田中心站建成后的区域铁路货运格局与影响,探讨“三站一体化”交通发展策略,开展交通需求分析,优化各类交通组织,构建“空铁联运”、“水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系统。交通规划(道路红线、转弯半径、桥隧净空等)应充分考虑物流运输与相关产业的特殊需要。
延伸
百年老站将担新任
始建于民国5年(1916年)的棠溪火车站,前身为西联火车站,为粤汉铁路的车站。民国26年(1937年),又成为粤汉铁路与广九铁路的联轨站,改称广州北火车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扩建广州北站,成为广州铁路枢纽内主要的编组站。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车站解编能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铁道部决定兴建新的编组站。
新广州北编组站(今江村站)于1989年2月投入使用后,原广州北站恢复原名棠溪火车站,编组作业大部分转到广州北站,棠溪站则缩减规模,除保留部分股道作为客车整备所、存车场外,其余股道、设备拆除。
此前,棠溪站为货场,不承担客运业务,但目前周边大宗货源已逐步迁离,而规划将逐步弱化其货运业务,最快于2030年转换为客运站。
根据早前市政府发布的《广州市综合交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广州将规划10个铁路客运枢纽,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提升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竞争力。其中便提到,新开工的棠溪站将定位为广州铁路枢纽主要客运站,共计投入45亿元,规划有国铁车场8台15线和广清城际场2台2线,改造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期间。
根据规划,广州火车站将于2018年开始进行改造。届时,新棠溪站将会承担起广州站的重任,集中办理枢纽内普速客车始发终到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