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让一位特困人员“掉队”
11月,家住龙归街的80岁特困人员伍婆婆因胃痛被送入医院。此后,龙归街颐康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持续跟进伍婆婆的病情,并对其进行安抚,伍婆婆的情绪逐渐趋于平稳。像伍婆婆一样的特困人员,白云区共有244名,他们正享受着政府免费提供的特困供养人员护理服务。
笔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区民政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引导152名散居特困人员100%签订照料护理服务协议,推动92名有意愿的特困人员实现集中供养,通过加强对分散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服务,有效实现分类施策、分类帮扶,不断提升特困人员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特困人员特事特办
“伍婆婆,我们来看望您了。”正值周六休假,龙归街颐康中心的社工突然收到伍婆婆突发疾病住院的消息,立即暂停休息赶往医院进行探访慰问,提醒伍婆婆要积极配合治疗,好好休养,调整心态,争取早日出院。看到社工的伍婆婆眉开眼笑地说:“太感谢你们了,上次给我送防疫物资,现在又特意跑来看我,真是有心了。”
笔者了解到,伍婆婆户籍地在越秀区,平时独自居住在龙归街的公租房中,于今年9月与龙归街颐康中心签订特困护理照料协议,是龙归街颐康中心的服务对象。11月26日,伍婆婆突然感到胃不太舒服,在家政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医院就诊。
经检查,伍婆婆的胃痛是心脏血管收缩导致的,情况比较严重,一听到说要住院,伍婆婆眼中满是忧虑。该中心立即将伍婆婆的情况反馈至其户籍地及居住地寻求帮助,经过多方协调,如今,伍婆婆已顺利办理入院手续,龙归街还安排了社工人员线上线下定期探望,及时安抚伍婆婆的情绪,让她在医院安心养病。
“即使户籍地不是白云区,只要居住在区内,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跟进协调,不让任何一位特困长者掉队。”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区各镇街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责任,主动协调指导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工站等单位,对本地户籍、以及居住在本地的特困人员开展照料护理,推动特困照料护理与养老、扶残助残有效衔接,实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00%落实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和100%享受照料护理服务,切实保障了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
兜实兜牢生活底线
目前,白云区共有244名特困人员,其中152名散居特困人员已100%签订照料护理服务协议,92名实现了集中供养。今年以来,区民政局已累计巡访特困人员4256人次,提供照护、送餐等上门帮扶服务587人次。
“强化生活照料,为他们点对点提供生活照料、配套助餐、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等服务,及时解决特困人员的问题,是我们落地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全区特困人员,白云区组织镇街社工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党员干部开展“每日一问”,每周至少探视巡访一次,及时掌握特困人员防疫所需物资及生活保障情况,了解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情况、身体状况、服务质量,切实满足特困人员多样化照护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及灾害天气期间,白云区还及时启动特殊困难群体安全排查及帮扶工作应急响应,为特殊独居人员安装居家安全监护设备,通过红外感应、门磁感应、烟感、燃气感和应急呼援等设备,守护他们的居家安全。目前,已累计排查及帮扶救助有困难需求的孤寡老人、低保低收、特困人员、贫困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等1.49万人次,提供米油等物资542份价值2.77万元,排查解决隐患问题9个,确保贴心服务到“最后一米”。
接下来,白云区将切实加大救助力度,兜实兜牢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底线,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及未成年人,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兜实兜牢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底线,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全面提升困难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