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技艺进校园 产教融合育人才
5月31日,白云区在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举行白云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协议签订仪式暨非遗文化技艺进校园活动,将手工钩织、岭南盆景等非遗技艺引进校园,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方式,厚植工匠文化,激发院校力量,为白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和产业支撑。
当天,一场精彩的非遗手工钩织作品时装秀,吸引了不少师生的关注,这是由非遗项目手工钩针编织代表性传承人带来的“非遗技艺+人才培育”双融合的作品展示。而另一边,以学生为主导的技能嘉年华活动,则搭建了职业技能展会舞台,设置了机器人展示、汽车贴膜、直播带货、文化创意等展位,吸引了大批师生前来打卡参观。
活动现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分别与非遗代表性项目、钟落潭镇政府及龙岗果度新家庭农场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成立了手工钩针编织技艺大师工作室、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王娟、李伟钊以及高级园艺师曾艺敏,颁发了工匠专家证书。
“这次把师傅和技术领进门,目的是加强校企合作和发扬工匠精神,提高学校培训质量和技能水平。”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邹菁表示,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现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就业创业所用三者融合,打造学以致用、学用一体的人才培育模式。
据了解,“传承非遗技艺,培育工匠人才”是白云区大力推动“广东技工”工程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去年以来,白云区以“非遗+直播”模式,开展了近20场非遗(传统)技艺直播公益课堂,让非遗走进社区、贴近群众,线上线下参与观看学习人员累计超过25万人次。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树峰表示,这是白云区2022年度科技·人才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这次将手工钩织、岭南盆景非遗项目引进校园,以大师工作室为支点,聚合多方优势资源,激发学校的教研力量,激活果度农场的实训功能,旨在促进“企业+院校”和“非遗技艺+人才培育”的双融合,加强信息文创、绿色城建、智能控制、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复合型非遗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工艺理念和模式,革新传承方式和途径,开拓非遗文化技艺传承和推广的新路子,打造白云“文化技工”培育新平台。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余炳堂表示,非遗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接下来,白云区将联合非遗代表性项目及各大院校,大力推动非遗文化与技能人才培育融合发展,将非遗技艺与学校各学科专业高度融合,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发展,促进白云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双提升。
非遗技艺大师工作室(手工钩针编织)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