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各区动态 > 从化区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 听全文
  • 2021-06-03
  • 来源:从化区
  • 分享到
  • -

  近年来,从化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基本建立

  当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基本建立,截至2020年底,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4间,其中医院8间(含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区中医医院、监狱医院和5间民营医院);镇街卫生院12间,村卫生站220间,门诊、诊所等125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妇幼保健院、“120”指挥中心、血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其他卫生服务机构1个(省干部疗养院)。建立以区级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镇街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依托,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区—街(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有效落实公共卫生各项工作。2020年镇街医疗卫生机构成立“镇级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强化其疾病预防控制和计划生育服务职能。

  为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服务能力,不断完善综合协调机制,促进公共卫生工作高效运转。一是建立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更好地完成各项疾病防控任务。二是设立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小组,部门联动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三是镇街“三定”规定明确内设机构负责卫生健康、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相关工作,落实镇街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责。

  全区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其中,区妇幼保健院装修改造项目已完工,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太平镇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相继动工;8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和2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明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完成220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有效改善农村就医环境。

  2020年,区疾控中心购置了一批实验室仪器设备,提升检测能力,增加了水质检测和应急检测项目。同时,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已纳入2021年区十件民生实事,投资1400万元用于实验室升级改造和仪器设备购置,预计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同时,持续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目前已完成2个发热门诊、13个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哨点作用;实行传染病网络信息化管理,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依托学生晨检系统对学校疫情实时监控。

  此外,扎实推进预防接种单位标准化和疫苗冷链配送系统建设,投入140万元完成15家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改造,投入35万元委托第三方实施疫苗储存配送工作,全面提升疫苗冷链配送能力。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逐步提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断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一方面,加大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救护车及司机、担架工配备;另一方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加强传染病、重症救治等学科建设,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救治能力,共有可转换成传染病区床位195张。

  还组建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队伍,加强业务知识和实操培训,建立疾控、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流调专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此外,不断健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方案体系,进一步细化应急处置各项措施,每年根据疫情防控实际组织全区性卫生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水平和能力。

  为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最低储备目录(2020年版)》,按照30天满负荷运转储备物资要求制定计划,每日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物资储备、消耗、供应保障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做好物资采购和发放工作。

  在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救助能力方面,成立由区疾控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州康宁精神病医院、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镇卫生院的20名专家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医疗干预团队,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救助处置工作。

  重点人群与重点疾病健康管理进一步强化

  近年来,不断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目前区妇幼保健院产儿科住院服务已准备就绪,届时将强化妇幼三级网络“网顶”作用。全区不断加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建设,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同时不断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项目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

  当前,区卫健局成立综合监督科,委托区卫监所开展职业卫生执法工作,由区疾控中心承担职业健康技术支撑工作,协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驻点分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部门协调工作。

  此外,不断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加大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力度,精神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强化免疫规划,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点疾病防治,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效,提升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溯源能力。加快信息融合共享,建立健康电子档案,推进电子健康码建设以及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实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下一步,将认真执行落实广州市《关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按照三年任务清单的目标要求,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