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三年内全区共完成27条市级、45条区级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区住建局在2017年重点推进大刀沙村等9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村以及21个区级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目前,9个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效果良好。
风貌塑造留住乡村的“形”
我区充分发掘乡村资源禀赋,保护和传承岭南特色乡村风貌,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原则合理规划,彰显乡土魅力,着力塑造独具南国水乡韵味的乡村景观。在创建过程中不搞大开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少拆房”,使美丽乡村成寄托乡愁的家园。去年,9个市级美丽乡村的建设投资额约7720万元(市、区财政补助共约6948万元,村自筹约772万元),共新建或修缮乡村公厕19个,新建或修复道路13条共3万平方米,实施机耕路硬底化23条共3.1万平方米,改造自来水管长4.1公里,新建或改造村级公园13个,种植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增设路灯990多盏,新增墙绘2670平方米。21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预算总投资3540万元(其中区财政补助金额2172万元)。
文化传承留住乡村的“魂”
有800年历史的石楼镇大岭村是广州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也是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区住建局注意指导镇村切实保护“蛎江涌头,半月古村”的传统村落肌理格局。注重加强对文化古迹的保护和活化,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全区22座古祠堂进行修缮和维护。石楼镇石一村的善世堂修缮工程精益求精,与北京故宫宝蕴楼修缮工程等16个项目,入选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并被评为去年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多个美丽乡村利用大面积墙绘的形式,记录下村落的沧桑历史、文化传承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凸显各具特色的“醉美”乡愁,共2.5公里长的墙绘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迷人风景线。紫坭村宝墨园在大年初一举行了“金犬献瑞,醒狮迎春”文化活动,精彩的“水上飞狮”表演登上了人民日报春节头版。我区第六届民俗文化节暨沙湾三月三北帝诞民间艺术巡游活动主会场在北村举行,给市民们献上了一场有飘色、龙狮、鳌鱼、鱼灯、乞巧和凤舞等传统民间艺术视觉盛宴。
宜居宜业留住乡村的人
我区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近日,海鸥岛(包括海心村、江鸥村、沙北村、沙南村)获评全省首批“广东农业公园”,海心村的佳硕农场获评为市级农业公园。“百越网购”和“供销社”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得到提升,推动了“农超对接”。据统计,海鸥岛在今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0万人,旅游收入300万元。去年,我区利用市、区绿化专项资金进行10个村的绿化升级,在4个村种植1500株宫粉紫荆、黄花风铃等开花乔木。对20个村进行自来水管网二次改造,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82宗,惠及81万人。大力实施道路改造和路灯建设工程,加大“六乱”整治力度,积极推进道路沿线、池塘、景观湖沿岸和公园绿化升级改造。广州绿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驻海鸥岛沙北村再扩展1000多亩的绿萝生产基地,年销售绿萝3000万盆,解决当地400多名村民就业,平均每月工资达5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