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着近900年历史的大岭村是广州首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村内如今依然保留着蚝壳墙、石拱桥、麻石巷、各式祠堂、荷花池等典型岭南水乡元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保持古村活力?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市番禺区大岭村保护规划(2021-2035)》,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划详细公布了区位条件、规划范围、保护区划定以及主要保护控制要求等,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的保护。
有着900年历史的大岭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
规划面积67.38公顷
石楼镇大岭村原名菩山村,其背靠菩山,面朝玉带河,石桥、古塔、祠堂、门楼、牌坊古迹环绕,拥有较完好的古建筑。自宋朝开村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是广州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首个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该村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北邻佛莞城际和莲花大道,东邻莲花山,西邻岳溪村,南邻石化公路。研究范围为村域范围,总面积约为376公顷;规划范围主要包括中约、西约村,面积约为67.38公顷。
保护区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核心保护范围包括重要的祠堂建筑及风水塘,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群和重要的历史遗存、传统街巷空间、永思堂及其周边的广场空间等划入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规划道路和自然环境为边界,结合山水环绕的自然景观环境格局,将大岭涌、大岭墟场等区域划入建设控制地带,西至菩西路,东至菩山路,北至繁华东街,总面积为12.31公顷。保护区内共有保护性建筑29处,其中含市级文保单位龙津桥和大魁阁塔。
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规划提出了主要保护控制要求。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以主街为核心的村落空间体系,保护梳式传统街巷系统、现存麻石街巷,保护祠堂、传统民居、集中连片的传统建筑,以及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等。核心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对村落格局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此外,不得擅自新建、扩建、取消道路,应当保持岭南特色的街巷格局与景观特征,核心保护范围限制机动车进入,消防车和救护车等必要的车辆除外。
保护“蛎江涌头、半月古村”格局
规划指出,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大岭村“蛎江涌头、半月古村”的村庄空间格局,保护大岭墟场以及大岭涌水系,保护神龛、门楼、元祖界、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应以不影响大岭村的传统风貌为前提;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而在环境协调区内,可建设地块要充分与大岭村整体历史风貌相协调,要与大岭村名村有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
据悉,公示为期30天,由5月26日开始,至6月24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