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花都区政协常委会2021年度工作要点安排,结合杨旭华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花都区乡村旅游开发管理的建议》(第3009号)提案,7月22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乡村旅游开发管理专题协商议政活动,助推花都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步伐,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花都区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幸福产业。
区领导陈家飞、全泰源以及区政协第五组部分委员和提案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实地考察了梯面镇内的鲍姑艾印象园和红山村等地,对乡村旅游建设和管理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座谈中,区相关镇和主(会)办单位介绍了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情况和提案办理情况,从不同层面探索促进乡村旅游业良性发展的方法途径。
目前,花都有旅游景区约30家。其中,A级景区9家、4A景区3家、3A景区6家。近年来,花都区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扩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通过培育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加强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支持,着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畅通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赋能;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聚焦自然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特点,打造了港头村、洛场村、塱头村等一批根植本土文化、富有人文内涵的文化旅游特色村、精品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构建引领花都乡村旅游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重要载体,促进文旅经济快速增长。2019年全区城市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同2018年相比分别增长24.49%、36.04%。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冲击,花都区加大暖企惠企政策落实,刺激旅游消费,有效促进了文旅业稳步复苏。2021年上半年,预计全区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约567.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86%(约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8.48%);花都旅游业总收入约为32.06亿元,同比增长150.66%(约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1.91%)。
乡村旅游事关“三农”事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尤其涉及到村内设施服务化、旅游化、公共化问题,更需要处理好“景村关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动作+村民参与”多方融动的良性发展模式,保证企业、村民和游客的多方利益,才能做到“景村共建、民客共享”。
近年,花都区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打造了鲍姑艾印象园、红山村花海、岭南盆景特色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亮点示范项目,如何持续提高项目的开发、管理、运营成效,更好地拉动“三农”事业发展,让农村、农业、农民真正获益,成了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参加专题调研的区政协委员就进一步提升花都区乡村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无序发展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
区政协主席陈家飞强调,在全国已实现脱贫目标之后,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花都的优势和特点很多很明显,但自身也存在不足和短板,各个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共同推进,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着力解决点状供地、消防、治安等问题,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区上下,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要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切实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好落实,加速构建“一主线、一核心、四区域”板块布局;坚持项目驱动,抓好重大旅游项目的服务,从政策等各个方面引领好、指导好,使其真正能够扎下根,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和社会效应,扩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希望委员们多关注和为花都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出谋划策,参政议政,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区政协机关将积极为助推乡村旅游搭建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