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区近七成社区党组织完成换届
村(社区)“两委”换届事关基层事业发展,事关党的执政根基。黄埔区坚持靶向施策,逐村(社区)制定“两委”换届“时间表”,扎实推进换届各项工作。12月12日,夏港街成为全市首个完成全部社区党组织换届的街道,此后一周,黄埔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推开。截至12月20日,黄埔区有11个街道101个村(社区)完成选举,占全区村社区总数近七成,总体进展位居全市前列,为村级组织建设提供更多“黄埔经验”,交出了高分答卷。
作为基层治理的头等大事,黄埔区是如何确保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稳步推进?如何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依法依规选出高质量的干部队伍,当好村(社区)“领头雁”?
包干挂点 区级领导全覆盖督导调研
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基层治理的大事,对当前及今后5年的社会稳定、高质量发展都有决定性影响。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强调,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真正换出新班子、换出新作为、换出新气象。
为此,黄埔区密织“责任网”,统筹建立三级领导干部挂点指导包干工作机制,17名区级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17个镇(街),建立“包镇(街)走(村)入户指导”制度,其中,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黄埔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勇带头分别挂点云埔街和黄埔街,带动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村(社区),以点带面指导整体换届工作。
12月19-20日,胡德开、黄东、陈娟、魏华、陈智勇、牟志平、雷虎、黎信坤等八位区领导分别到挂点社区现场督导“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第一时间掌握选情、第一时间指导选举、第一时间接待群众、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各镇(街)领导干部则负责驻点直联,靠前指挥。区委组织部作为统筹部门,对村(社区)换届选举的工作要求、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细节进行具体把控,由其内设业务部门成立14个考察工作指导组,分别指导17个镇(街)对152名党组织书记初步人选进行全面严格的“政治体检”,确保“班长”人选政治合格、能力胜任。
“选什么人、不选什么人”是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关键。在南湾社区,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胡德开对顺利选出南湾社区新一届的党组织表示祝贺。他表示,选举工作是我们全体村民的政治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选举后,要把人民群众的拥护,把共产党员的选票化为村(社区)班子的政治自觉,把信任落实到行动上来,通过组织建设带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
成功连任的南湾社区党委书记周永坚表示,换届选举让“两委”干部明白选票是靠干出来的,也给新任“两委”干部形成了“拎着乌纱帽马上干”的紧迫氛围。他表示,南湾社区要在旧改拆迁中勇当尖兵,争取在半年内全面完成征拆任务,通过旧改建设,让村民体验到新环境、新生活、新发展的改革红利。据悉,南湾社区推出新的旧改政策仅5天,预约签约已近40%,目前预约率还在快速增加。
优选“乡雁” 创业型新人返乡治村
黄埔区在村(社区)“两委”换届筹备期,针对村级后备干部质量不够、活力不够、动力不够的问题,搞好顶层设计,出台《黄埔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选用管理工作措施》(简称《“头雁”十条》),启动“乡雁归巢”工程,提出了村级后备干部中返乡优秀人才占比不少于30%的目标,高质量答好“用什么样的人,怎么样用人”“引什么样的才,怎么样用才”“建什么样的组织,怎么样建”“强什么样的村干部队伍,怎么样强”四道考题。
1982年出生的禾丰社区的朱健华,在本次换届选举中被选为禾丰社区党委书记。大学毕业后,在外拼搏的朱健华觉得要把自己所学,应用于家乡发展。2008年,他抓住萝岗和黄埔合区后公开招聘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助理的机遇回到禾丰社区工作。
如今进入村班子,朱健华表示将扎实推进禾丰中心村二次安置项目,利用各项创建工作为契机,倡导绿色理念打造禾丰新村宜居环境,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创建工作,为辖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现年45岁的蓝志帮,在本次换届选举中被再次选为深井社区党委书记。未进入深井社区工作之前,蓝志帮一直在外经商活动,尽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蓝志帮始终希望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点事情,为更多村民带来生活上的实质改变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考虑先大力发展社区集体经济,重点促进社区留用地开发,以增加群众的收入。同时,积极推进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给社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乡民生活习惯、农村风土人情及乡村历史文化进行村庄开发和保护,最后把社区打造一个内外兼修,干净整洁,群众生活幸福的高质量模范社区。”蓝志帮说。
相对于再度当选的蓝志帮,龙沃杰则是新归巢的“乡雁”。从部队复员回家乡后,龙沃杰从事房地产销售方面工作,是公司片区经理最年轻的一位。近年来,玉树社区历经土地征用、村庄搬迁、恢复发展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发展阶段。使得龙沃杰更是清晰社区党组织是带领基层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所以他决心辞去工作,参加村党组织换届选举。龙沃杰表示,要把在房地产多年发展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应用于社区发展中,带领社区更好发展。
据了解,半年多来,通过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素质高、能力强、有乡情、愿奉献的能人回村(社区)纳入储备,指导镇(街)通过公开报名选拔、资格审查、座谈面试、公示等环节,建立“乡雁信息库”。全区现有归巢“乡雁”318名,占后备干部的46.56%,平均年龄为35岁以下,其中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创业经商人员等,且不乏高学历硕士研究生和“海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