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好地向群众科普湿地知识,让全社会了解湿地生态、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保护的方法,海珠湿地于9月16日至23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全国科普日”系列主题活动。一是科普工作常态化。优化自然教育中心、多功能自然课教室、岭南果基农耕教育基地等特色场域,配备4个观鸟屋、10多处科普长廊、4000多个解说牌等基础设施,每周末定期举办绿美湿地亲子行、近自然科普导赏、雁来栖定点观鸟等约20场公益科普活动。近6年,课程及大型科普活动累计惠及上百万人次,持续擦亮国家林草科普基地招牌。二是自然教育标准化。制定出台《海珠湿地自然学校管理规范》和《自然教育课程评价规范》两份自编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然教育学校,高品质铸造自然教育教材,先后研发出探秘湿地、飞羽天使、校本课程、湿地研学等100多个系列精品课程,3个自编课程被中国林学会评为“自然教育优质活动课程”,联合20所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助力打造自然教育“海珠模式”。三是志愿服务专业化。擦亮“雁来栖”志愿服务品牌,共培养自然科普专业志愿者183名,开展各类活动250多场次,志愿者现场传授观鸟技巧,宣传湿地特色鸟类品种及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累计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