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国家水利部10月11日通报,广州市海珠区获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广州市海珠区于2022年7月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并在2023年10月通过水利部复核,成功创建区级节水型社会。
近年来,海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从区情出发,科学判断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形势,把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一是积极推动供水服务到终端项目,2019年至今累计完成约1.9万户2000年前建成,无物管、无供水加压设施的老旧居民楼共用供水设施改造;二是严控计量用水,对区内月均用水量500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并逐一核定定额,进行考核;三是降低市政老旧供水管网漏损,2023年探查并修复漏点约0.43万个;四是对区内工业企业、用水大户定期进行水平衡测试,监督其水循环处理,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8%以上;五是积极创建节水载体共164个,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经验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到节水行动中,逐渐形成全区共同节水的良好氛围。
加强节水统筹,完善工作机制
海珠区水务局对标节水型社会评价要求,于2021年1月印发《广州市海珠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海珠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区政府主导、区水务局牵头、区各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建设方案。提出海珠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总体目标、工作机制、任务分工,对建设工作进行细致部署。
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发挥示范作用
近年来,海珠区坚持把公共机构、高校、医院、小区、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工作,大力推动区内公共机构建设成节水型单位、居民小区建设成节水型小区、高校建设成节水型高校等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带动全区节水载体建设,通过水平衡测试、更换节水型器具、中水回用等手段,强化各单位节水管理,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
加强节水宣传,营造节水氛围
海珠区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为契机,开展节水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进节水宣传进街道社区、进公共建筑、进企业单位、进学校。推动区内各单位开展《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教育,在公共场所、宣传栏、用水场所等醒目位置张贴《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海报。在各楼大屏播放《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视频。
强化再生水利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海珠区统筹推进再生水回用工程,扩大建设规模。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再生水利用,发挥沥滘净水厂再生水资源优势,实现海珠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城市河网景观水体水质,海珠区陆续建成沥滘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及三期尾水补水回用管道工程,一二期及三期尾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及省标较严值标准,且优于再生水水质标准及西江涌等河涌水质。再生水用于绿化灌溉、河涌生态补水,大幅提高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边水生态环境,助力实现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海珠区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约用水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推进全区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公众节水意识。不断强化计划用水技术管理,继续推进节水载体创建,提高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努力探索再生水利用新模式,落实落细落好各项节水任务,将水环境治理、水文化传承与水务建设、城市更新及产业规划等相融合,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