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各区动态 > 海珠区

勇往直前,努力当好海珠名城“守护人”

  • 听全文
  • 2024-03-31
  • 来源:海珠区
  • 分享到
  • -

  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和使用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名城保护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有机融合,勇往直前、开拓创新,当好海珠名城的“守护人”,为海珠打造宜居城区、焕发新活力而不懈努力。

  勇于开拓:公布首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图则实现“零的突破”

  2023年5月,在海珠区政府网站公布的海珠区81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图则,是广州市首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图则。

  传统风貌建筑名单公布之后,及时公布保护利用图则,是实现传统风貌建筑有效保护的重要举措。但是,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图则的编制没有先例可循,怎么办?该分局坚定信心,充分借鉴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图则),通过划定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范围、建筑价值要素,明确保护要求、合理利用建议、禁止使用功能等,以“文字+图集”的方式,直观明确地为相关职能部门和群众解答了“怎么保”的问题。有专家认为:“虽然没有官方统计,但是广州市是全国率先出台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的城市,海珠区公布的这一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图则,很有可能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首例”。

  勇于作为:“小房子”修缮项目入选“重量级”案例

  “活化”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高频词语。怎么在落实保护要求的同时破解历史建筑老旧“硬件”与现代居住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怎么把“活”字落到一间历史文化遗产建筑,是每一位“守护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历史建筑蟠龙西1-2号民居业主到该分局咨询修缮规划许可的时候,就提出了“场地限制”困难和“提升居住品质”的愿望。该分局指导技术单位要坚持“留住乡愁,以用促保”理念,通过“绣花功夫”精细修缮修复价值要素和对建筑室内空间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在保持建筑体量高度色调不变的前提下,保留主立面各构成元素坡屋顶,适当调整内部空间划分,改善内部通风采光,从而达到提升居住品质的目标。

  历史建筑蟠龙西1-2号民居的修缮改造,得到业主的充分肯定,实现了“用”与“保”的双赢局面。该项目于2023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2023第八届城市更新大会参展案例》,为探索高质量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施路径提供了“海珠经验”。

图片2.png

  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不同方式宣传政策

  为了让社会大众更好地知悉名城保护基本情况和基本政策,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名城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该分局近年来一直在宣传手段上想办法、谋举措、促成效。

  2023年10月,该分局首次利用海珠区“政务服务政策宣讲直播活动”平台,“大胆尝试”通过网络直播形式,主动向广大群众介绍名城保护情况、解读名城保护政策,直播过程最高在线人数达15万人次。此外,该分局还面向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分别编制派发了《海珠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手册》和《知识手册》,手册内容图文并茂,既全面又实用,兼具知识性和技术性,生动形象“科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同时,在南华西历史文化街区街坊会所、海尚明珠智慧园(历史建筑城安围船厂旧址)分别组织开展主题为“保护历史文化,守护乡愁印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讲好海珠工业故事”宣传活动,搭建分享经验、共享成果的交流平台,并采取视频会议形式扩大宣传活动的参与范围,进一步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营造良好氛围。

  勇于担当: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永不停步

  该分局近年在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等方面不断努力,取得一定成效。通过修订《广州市海珠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组成及议事制度》,制定《海珠区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标本兼治长效机制的责任分工》,印发海珠区《贯彻落实广州市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分工方案,开展海珠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认定海珠区第二批传统风貌建筑,优化历史文化遗产修缮规划许可流程等举措,积极推动海珠区名城保护工作形成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新格局。

  名城保护永远在路上。名城保护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这样的名城保护才是真的好。这也是海珠名城‘守护人’努力的方向。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