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海珠湿地申报的“‘湿地+’,探索国家湿地公园创先模式”成功获评中国湿地教育CEPA典型案例,主要做法:一是构建“湿地+科研”新高地。启动“海珠智慧湿地建设”项目,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整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技术,设置8座固定监测站、35处智慧监测杆、3座无人机站,搭建“鸟脸识别”系统,持续记录野生动物影像超1.5万条,打造学生现场研学、专家学者传道解惑、观测数据定时互通、科研成果互惠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科研生态圈,入选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二是擦亮“湿地+教育”新模式。依托丰富生态资源,搭建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开放式自然教育平台,打造“自然导师+专业志愿者+公共志愿者”三支生力军队伍,建构“特色场馆+科普路径+云端服务”三维场域,实施“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战略,探索“政府搭台,高校参与,院所赋能”三方共建新形式,年均开展课程活动近1000场,惠及群众达上百万人次,成功入选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三是探索“湿地+商旅”新品牌。以“一季一特色,全年皆精彩”为目标,铺排串联全年文商旅融合盛宴,举办“花海花开,紫樱你来”花朝节、“海纳百川,珠水争流”龙船景等符合环境调性的特色活动,创新研发飞鸟世界、密探之旅等趣味游线,探索“湿地+会展”、“湿地+电竞”等新质品牌,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累计吸引客流超200万人,加速实现高效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