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12号,在锦纶会馆300周年、“一带一路”10周年之际,广州市荔湾区举办【再启航 锦纶三百年】之“海丝文化暨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屹立在老城荔湾区的古老建筑——锦纶会馆,迎来4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文化、艺术、时尚界专家、大咖。专家学者同聚锦纶堂,通过政、产、学、研、用多角度多维度探讨海丝文化暨非遗技艺可持续发展之路,致敬海丝文化,为海丝申遗发声,为非遗创新性传承发展谋思路。
荔湾区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海洋贸易中心地,拥有锦纶会馆、粤海关、沙面等重要海丝文化遗产。锦纶会馆建于1723年,已在风雨中渡过了300年,它是古代广州丝织业繁荣的见证,是广州硕果仅存的行业会馆,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十大地理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当代以香云纱为代表的非遗活化传承展示窗口。锦纶会馆丝织业文化展览馆项目,成功入选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成为我区文物保护活化利用的典范。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荔湾区副区长王韵婷在致辞提到,荔湾区正在积极开展海丝遗迹保护和海丝历史文化研究,助力广州领衔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锦纶会馆作为广州唯一留存至今的行业会馆,见证了古代广州丝织业繁荣、海洋贸易兴盛的历史,被评为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标之一;希望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我们从跨越千年的海丝文化中汲取智慧,更好地感受“一带一路”的发展成果,为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荔湾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安建国常,区委常委、副区长卢绮文为“锦纶会馆丝绸香云纱展览馆”授牌,荔湾区侨联主席卜智群,华林街道党工委主任彭宙、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艮群、区政府办三级调研员林敏英等共同见证并参加了研讨活动。
研讨会主题讲座由广州香云故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雪主持,涵盖了多个领域的讨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严勇主任分享了清代宫廷礼吉服的设计思想,展示了独树一帜的清代服饰文化,充分体现了东方大国的雅贵气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务长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的杨佩华教授通过大量的实列探讨了传统技艺的可持续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主任刘玲娣教授则是从丝织业的祖师爷张骞谈起,观点新颖妙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新加坡华裔馆馆长游俊豪教授从华裔专家的角度探讨海丝、海归、归海:美学的传播与流通。
专家讨论环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李宏复老师主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师俏老师、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崔荣荣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黄萍女士、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 叶洪光教授从纺织行业非遗技艺在当代时尚的运用、如何创建国潮品牌以及如何国潮出海等方面为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为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寻找出路。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张晖书记、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叶志海教授、广轻控股集团郭子楷总监多维度多方向探讨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李芳柏教授以非遗香云纱为研究对象,科学解析非遗技艺,为非遗插上科学的翅膀。最后,李宏复博士总结了研讨会的成果并发表了总结发言,表示此次研讨会为推动海丝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交流平台,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东道主荔湾区委区政府邀请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观了荔湾博物馆、粤剧博物馆和十三行博物馆,使与会嘉宾进一步深入了解荔湾区悠久的历史积淀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海丝文化与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海丝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次研讨会不仅深化了专家学者们的交流,也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理解,为海丝文化与非遗文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搭建起一座中外学者共同研究海丝文化的桥梁,以侨为桥,充分发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同谋划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共同书写新时代新征程荔湾故事的新篇章!共同传承好中国文化的精神基因,积极推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本次“海丝文化暨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再启航 锦纶三百年】系列活动之一。这次研讨会由荔湾区政府办(区委外办)、区委统战部指导,荔湾区侨联、荔湾区华林街道、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华南农业大学、锦纶会馆主办,广州香云故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承办,广东省土壤学会、广东省伦教蚕种场有限公司、广东佛山顺德区伦教香云纱展示交易中心、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产业创新中心、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广州华商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