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能力全国领先 有望制订并输出国家新能源电池检测的“南沙标准”
7月20日,由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研究院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共建的新能源电池联合检测中心在南沙挂牌成立,这是华南地区首个致力于为新能源电池企业提供电池材料和结构分析、工艺装备标准化、产品型式试验等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服务和检测认证的公益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全国首创“过程中检测”
据了解,以南沙为中心,珠三角地区已聚集了新能源电池的材料、生产、装备、运用等超过170家相关企业,整个广东新能源电池的产量已经占据全国一半以上,南沙有望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上下游聚集中心。
据了解,新成立的新能源电池联合检测中心本次集合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工研院国家发改委锂电池工艺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机械装备实验室及国家化学品检测鉴定实验室等三方雄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检测能力,集上下游全产业链,从材料到产品,含分析、评估、检测和认证一体化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将为华南地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这个联合检测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了过程中检测和装备检测,检测能力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郑建国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共有6个新能源电池检测中心,它们只能对已制造完成的电池进行安全性检测。而南沙联合检测中心能在电池制备过程中实现抽样检测和动态监测,这在我国尚属首创。
新能源产业布局南沙
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珠三角是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最完整、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单单是今年上半年,南沙工研院的新能源电池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上,已经成功孵化了30家新增的新能源电池材料、装备、制造企业。“平台为这些企业提供设备和制备技术,甚至在资金上也有扶持。”其中,由广东省粤科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等5家公司联合发起的怡珀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已在南沙注册成立,总规模为3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方向便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领域。
南沙开发区(自贸片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沙将全速冲刺,早日建设一个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级新能源电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现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创造检测验证条件,制订并输出国家新能源电池检测相关标准,协助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把控新能源电池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关、质量关,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新能源电池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制造和贸易全产业支持 。
广丰将量产纯电动汽车
在挂牌仪式上,广汽丰田设计师廖建斌透露,位于南沙的广汽丰田第三生产线将量产首款纯电动汽车,该款车型一次充电可行驶120公里。“120公里续航里程已达业内领先水平。”廖建斌表示,“这本身就得益于南沙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联合检测中心的成立将对极依赖电池能力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力柏新能源电池总经理梁伟雄也表示,南沙联合检测中心成立后,可以把电池直接用车送到南沙,当天就能开始进行检测。“这不仅是时间上的提速,检测的流程也变得更加简单,对于我们这些出口企业来说,南沙是天然优良的出海大通道。以后在南沙检测完后,就能直接装箱出海,对于我们进一步打开欧美市场有很大帮助。”(记者罗瑞娴)
来源:e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