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各区动态 > 南沙区

南沙未来怎么建设?专家学者齐齐支招

  • 听全文
  • 2023-12-22
  • 来源:南沙区
  • 分享到
  • -

  日前,以“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未来之城”为主题的2023南沙未来城市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市南沙区举办。活动中,来自国内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南沙未来城市建设新模式议题建言献策,共同助力把南沙未来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在主旨演讲环节,专家从城市空间治理、城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城市社区、城市管理运营等多维度出发,深入探讨南沙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具体方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清淦,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晓峰出席活动。

  专家主题研讨后,研讨会围绕建筑领域、慢行交通、岭南特色营造三个主题进行了互动分享讨论,清华同衡设计研究院、苏交科集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一线规划工程师,围绕城市安全韧性、城市运营等主题展开了交流互动。

  南沙未来城市建设可分“三步走”

  “南沙建设未来城市有三大优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林文棋表示:

  一是南沙具有强大的区位优势,但南沙需要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

  二是政策优势,《南沙方案》为南沙建设未来城市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和保障。

  三是成本优势,南沙在珠三角核心区仍处于“价格洼地”,对于吸引人才和产业都有一定优势。

  如何将三大优势转化为南沙建设未来城市的抓手,林文棋提出了“三步走”思路。

  首先,南沙要不断提升空间价值,面向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植入空间发展动能,包括利用数据对产业和空间进行产业诊断、定位、产业链形成和招商一整套体系,从而提升南沙的空间价值;

  最后在微观上要植入空间发展的业态和动力,包括商业办公楼宇的空间绩效评估、楼宇业态、片区提升策划和规划等。

  林文棋强调,南沙要明确自己在大湾区的定位,南沙有自身独特的定位以及独特的产业竞争优势,要大力发展产业,“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吸引更多人才,人才来了,才能让城市空间‘活起来’,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咬合的关系。”

  地铁4号线和18号线应串接成网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成型。

  在广东省铁路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规划专业总工程师孙元广看来,南沙已建成运营轨道4号线、18号线两条直通广州中心区的纵向线路,初步支撑了南沙的起步与发展。

  而目前正在建设南珠(中)城际等线路,未来将赋能南沙汇聚高铁、城际、地铁等多层次轨道交通线路,成为大湾区快速直联直通的核心枢纽节点。

  孙元广提出,按照3060时空目标,应构建内通外联、便捷高效、协同发展的“轨道上的南沙”,通过多层次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发展,提速南沙高质量发展,实现轨道交通与南沙城市协同一体化发展。

  “4号线和18号线两条区内线路,下一阶段主要的目标是跨越蕉门水道、串接成网,打破蕉门水道的影响,实现整个南沙区内一体化发展。”

  孙元广表示,以南沙城市层面来说,重点还是要争取连接蕉门、国际金融岛、大涌的线路,实现4号线和18号线东西向联通。

  “通过地铁4、18号等线路,我们希望可以在南沙内部打造一个独立的有快有慢的放射性线网轨道交通体系。”

  在南沙打造枢纽、低空、水上交通系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交通规划设计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张晓明表示,未来城市与交通应关注未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交通工具智能化、交通管理智慧化、出行服务人本化等场景,围绕轨道引导发展、智慧基础设施、场站复合利用、街区空间重塑、交通精细治理等层面。

  为此,张晓明提出,枢纽即服务,要高度关注站城融合的城际交通和门户建设,包括现在的南沙枢纽站和庆盛站提升工作。对于围绕这些枢纽的建设,张晓明表示,不仅仅是建枢纽,而是以建城市的概念来开展相关的工作。

  “在这个情况下,建枢纽就是建城市。围绕这些枢纽,相应布局一系列的城市功能,引导产业和人口向枢纽集聚。”

  另外,低空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中也非常有发展潜力,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万亿级别市场。

  张晓明表示:“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在南沙发展布局无人配送、高端的商务客流和其他的一系列场景,我认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此外,水上交通也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南沙的重要特色,还可完善南沙交通体系。”张晓明介绍说,还应根据市民实际需求,形成一个中心放射的南沙公交线网,建设一个中心密、区间快、外围准的公交线网。

  据悉,近年来,南沙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秉持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发展导向,区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发展壮大,科技创新研发资源加快集聚。

  始终坚持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南沙相继打造了一批“绿色城市”新名片,先后荣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等多项国际大奖,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加快建成,交通大脑、无人驾驶等智慧交通有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