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南沙区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首期建设项目成果专家评价咨询会在南沙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仁忠领衔的专家组现场对项目成果水平定性评价,专家一致认为,南沙区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首期建设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与公众出行服务质量,效益显著,相关技术和模式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性。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明珠湾管理局局长吴超参加会议,南沙区各职能部门、项目相关单位企业代表近30人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仁忠,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交通学域和物联网学域双聘讲座教授、智能交通学域主任杨柳青,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科技委智慧城市专委常务委员相里朋,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研究员肖金超,清华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智慧园区”专题组组长王飞飞等专家组成员参加。
南沙区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首期建设项目位于明珠湾起步区,覆盖灵山岛尖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投资总额约2.28亿元。项目通过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积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致力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
据现场介绍,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感知通信、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和手段,部署数字云网基础设施、集成化数智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平台等设施和平台,打造城市监管运营和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L4级别纯无人驾驶两大亮点应用,在国内创新性地实现了基于车路云城一体化的城市感知新模式、基于数字孪生的规建管运一体化体系、基于车路协同的出行路线动态规划与运力优化配置、基于AI的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等4项创新成果,可对灵山岛尖的城市活动、生态环境、交通运行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数字采集、交换、分析和管理、应用,实现“数字孪生+车路协同+城市治理”的结合,形成各类信息空间分布“一张图”、业务应用“一张图”。
会议还对明珠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进行了现场演示,平台重点建设了智慧交通、平安城市、城市脉搏三大专题应用和一项综合态势指挥调度大屏,实现一屏感知、一屏总览、一屏管控,以支撑明珠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专家组在会上提出,新城建项目首期当前立足于明珠湾灵山岛尖,平台功能有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空间,需要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考虑极端和应急情况下的城市治理工作,以保障城市运行顺利,以智慧城市平台充分调度以解决突发事件。后续迭代升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明珠湾三江六岸、五水汇湾的地理区位优势,将项目覆盖扩展延伸到水域上,不断加强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在交流环节,专家组立足现有建设成果进一步研讨明珠湾智慧城市、未来城市及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并对下一步实施提出工作建议。
郭仁忠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是突破城市治理困境的重要途径,全空间无人体系实际上就是未来城市的场景,聚焦海陆空地四个层面,明珠湾可以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把城市感知、网络、算力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位,依托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画好无人交通“新地图”、未来城市“新蓝图”。
杨柳青表示,全空间无人体系是用“无人的体系”服务“有人的城市”,不仅要在海陆空纵向的全无人,还可以做横向的全无人。依托全空间无人体系,有潜力把无人的空间开发出来,使人参加到更多的区域,进行更充足的资源开发。
王勇强调,全空间无人体系构建对城市治理尤其是应急救援工作有重大意义,智慧应急以“智”取胜,通过全空间无人体系集成智能交通“快”的优势,汇聚未来安全应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包括交通管控、空间利用、应急事件的响应及预警,打造城市宜居、宜业的特质,服务南沙城市发展。
相里朋谈到,未来海陆空全空间是大发展方向,明珠湾具有很好的发展包括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交通的条件,如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以及新城建项目成果的优势。明珠湾可以大胆先行先试,建立一个真正的未来之城。
肖金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南沙自身的科创科技力量的支持和协助,建设不仅仅是示范场景或演示场景,而是可以带动无人产业和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可以借此大力培养科技的企业。
王飞飞提到,我们需要站在未来思考现在需要什么,要做到以人为本,紧抓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新型产业业态和未来的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智慧系统投入到城市运维当中来。作为广东省首个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明珠湾未来城市建设从灵山岛尖起步,受到了多位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3年底,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南沙意见》,赋予南沙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实施和应用、设立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等领域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使命任务。
接下来,明珠湾将围绕使命任务,聚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管道网线、智能化物流联运示范窗口、智能化城市治理综合平台等方面,建设南沙未来之城,共筑湾区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