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各区动态 > 越秀区

区食药监局建成全市首家“食品药品真假鉴别与宣传教育基地” 打造越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惠民品牌

  • 听全文
  • 2016-03-14
  • 来源:本网
  • 分享到
  • -
    2015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宣传教育工作,将建设“越秀区食品药品真假鉴别与宣传教育基地”纳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按照“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建成了全市首个区级、也是全市首家“食品药品真假鉴别与宣传教育基地”,成为越秀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和“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重点打造的惠民品牌,获得省、市食药监局领导和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整合资源,打造功能齐全的宣教基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宣教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从总体目标、领导机构、经费预算、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建立月例会、月进度通报督导制度,强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主动加强沟通协调,落实人员、场地、经费保障,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招投标项目监督机制,提高资金的投入产出效能,基本建成一个集食品药品标本贮存展示、真假鉴别、快速检测、科普教育、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教育基地。
    三是创新管理制度。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定《真假鉴别与宣教基地运行方案》、《快检实验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创造性地将宣教基地管理分成人员培训、资产管理、日常运营3个模块分别进行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建立宣教教育基地工作台账,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促进宣教基地高效有序运行。
    二、突出重点,营造公众参与的宣传氛围
    一是宣传覆盖“常态化”。充分利用投影设备滚动播放食品药品电教片,定期更新宣传橱窗海报、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意见建议箱、开展食品药品知识有奖问答、举办食品药品知识讲堂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形成常态机制,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二是宣传举措“人性化”。多渠道收集常见“四品一械”样品充实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中西药成药、中药材标本、化妆品、医疗器械6个展示区,通过讲解员、壁挂液晶屏、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宣传媒介,综合运用声光电、图文、实物等普及“四品一械”真假鉴别知识,提高市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宣传格局“立体化”。将宣教基地与“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站、政务微博微信、街道社区食品安全宣传栏、市区报刊等平台,扩大宣教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言”的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实现宣教基地功能最大化。
    三、开拓创新,力抓贴近基层的便民活动
    一是“个性化”宣教沙龙。积极转变服务观念,以宣传对象需求为导向,实行预约培训、“分类式”宣传,为参观人员提前定制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餐饮服务规范操作指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堂等。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培训队伍,为宣教基地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二是“全覆盖”检验检测。优化整合“319”食品药品监测体系,建成区级“阳光”快速检测实验室,开展农药残留、二氧化硫、甲醛等70多个项目的自主监测和免费接受群众送检。组建专业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带动辖区67个企业自检室和18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进一步强化检验检测技术培训,提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实现食品药品快速检测全区域覆盖。
    三是“一站式”参观体验。借力区、街、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架构,紧密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普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安全用药宣传月等主题活动,组织街道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兼职协管员、居民、学生、食品药品企业从业人员分批次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实现年均举办活动120场次、免费接受市民送检2500批次、接待10000人次的目标,切实把宣教基地打造成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强有力平台。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