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各区动态 > 增城区

增城区在全市2021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排名第一

  • 听全文
  • 2022-05-19
  • 来源:增城区
  • 分享到
  • -

  广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日前公布了全市7个涉农区2021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考核结果,增城区考核综合评价为“优秀”等次,并在全市7个涉农区中位列第一。

  2021年,增城区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抓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建设美丽新乡村,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8.5亿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万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全市第一)。

173.png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增城区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如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名;组织派潭镇代表广州市参加第二届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获得“全省六强镇”称号;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获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2021年度全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称号;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厕所革命的工作经验作为典型范例在全国推广。

  聚焦党建引领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2021年以来,增城区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区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组建镇街、部门、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召开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大会,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增城区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全区“一肩挑”比例实现100%;选拔任用镇街基层干部63人,提拔重用“三农”部门干部7人,选派26名优秀干部驻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激励干部在“三农”工作中担当作为。

  此外,增城区强化要素保障,优先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用地。安排459.345亩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占全区建设用地指标的10.05%;区本级财政全年投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1.83亿元,比2020年增支5.27亿元,增长14.41%,财政管理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省唯一获此激励的区县。

  聚焦粮食生产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2021年,增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辅之以义、辅之以利”,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坚持“辅之以义”,主动扛起粮食安全生产政治担当,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区委、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工作,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镇街,由镇街落实到村社、到农户,压实镇街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单产“三增长”。

  坚持“辅之以利”,2021年投入财政资金1.75亿元支持粮食生产,平均每户农民可领取补贴1785元/亩/年,种粮大户最高可领取补贴约2320元/亩/年,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目前396户种粮大户种植面积8.3万亩,种粮大户较上年增加61户,种植面积增加3.3万亩。

  在落实“藏粮于地”方面,增城区深入实施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完成撂荒耕地复耕1684.3亩,保护好建设好13.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41.3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25万亩,同比增长5.4%。去年,区农业农村局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在落实“藏粮于技”方面,增城区率先出台《增城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二十条措施》,引进广东现代种业等企业7家;推广水稻精量旱直播等绿色减碳种植技术,新建派潭、正果2个千亩增城丝苗米示范基地,全年粮食总产量5.35万吨,增长6.3%。

  聚焦强农兴家

  做强做优富民兴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2021年,增城区强化产业园示范带动,组建专业农业招商队伍,推动诺普信等优质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加快建设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产业化联合体5家,吸引831人返乡创业,辐射带动农户13368户,成功申报创建第一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为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增城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以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为契机,打造电商直播试点30个,建成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节点3个,培育益农信息社329个,完成华优农业等12个试点企业的5G智能设备安装及5G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系统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省级数字农业产业园创建。

  除此之外,增城区还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其中,增城蜜菊入选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创建增城丝苗米、增城番石榴、增城乌榄等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增认定省级专业镇1个、省级专业村14个;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同时,增城区着力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坚持把“菜篮子”工程作为保障民生的大事要事抓好抓实,新增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家,全区蔬菜播种面积64.43万亩,产量140.46万吨,产量同比增长2.75%。不断提升生猪产能,生猪存栏9.5万头,同比增加103%;出栏生猪9.99万头,同比增加15.7%。

  聚焦生态宜居

  打造美丽宜人新乡村

  2021年,增城区全域开展新乡村示范带建设,规划建设增城北部美丽经济带、27条新乡村示范带,形成“三纵两横多节点”的空间格局。目前,重点打造的时光穗稻、仙榄沙龙、白水仙瀑、甜蜜果乡、荔枝小镇等5条新乡村示范带效果明显。

  同时,增城区以点带面提升乡村风貌,制定《增城区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建立乡村风貌提升“1+N”政策体系;摸查“四沿”地区待提升农房853栋,分类有序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用“绣花”功夫打造“四小园”,评选区级“四小园”示范村20个,累计创建“四小园”4258个。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增城区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三线”整治等查漏补缺和整治提升,推进5G通讯、燃气下乡、光伏清洁能源等新基建进乡村试点建设,建立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养护专业化”建管养一体化体制,新增35个省定美丽宜居村、11个省定特色精品村,累计建成249个美丽宜居村、48个特色精品村,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市通报表扬并予以督查激励。

  聚焦农村改革

  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致富

  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增城区不断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奖补程序,扩大奖补范围,提高村社干部工作及农户流转积极性,累计流转农村承包地24.9万亩;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探索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权证,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带动工商资本“下乡进村”。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多元入市。其中新塘镇成功推进农村留用地开发利用大型招商项目3宗,涉及土地总面积675亩,分别引进新塘万达、永旺梦乐城、珠江国际创业中心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增城区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其中朱村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4.51亿元,辐射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种植丝苗米3万多亩,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万元,带动农户收入增长17%。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