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各区动态 > 增城区

增城区坚持“四个结合”,积极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

  • 听全文
  • 2024-03-13
  • 来源:增城区
  • 分享到
  • -

  2023年以来,我区突出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目标导向,坚持“四个结合”,统筹谋划、组织开展“派潭村晚”系列专场活动、全区“村歌大赛”、“朱村大舞台”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凝聚起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唱响全区奋进“百千万工程”主旋律。

  坚持“党建引领”与“村民主体”相结合 勃发乡村活力

  近年来,我区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构建全域党建定点联系机制,区委书记带头建立联系点,示范带动208名镇街领导干部定期到各村(社区)开展驻点联系工作,其中突出“党建引领”推动“文化下乡”,准确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这个政治保证,以“两个结合”为根本要求、坚定文化自信为思想前提,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决扛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加强对我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创新“村晚”“村歌大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形式,弘扬“百千万工程”主旋律,传播高质量发展正能量,提供更多高品质和具有本土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为民、乡村主体、村民主角、全民参与。我区坚持把村民作为群众性文艺活动的主角,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农民为表达主体,以农村为文艺阵地,以乡村生活“烟火气息”为创作灵感,上下联动、主动参与,将“送文化下乡”变为“育文化在乡”,以文化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杠杆”,以“小活动”激活乡村“大价值”。其中,我区举办“村歌嘹亮、唱享增城”村歌大赛,突出村民主体性,所有村歌均由参赛村村民演唱,通过教唱、学唱、传唱,在数百名学唱村民中层层筛选,最终优选出50多位村民登上区级村歌大赛舞台,圆了众多村民的“歌星梦”,真正做到“我的村歌我来唱”。

  “我要上村晚,我爱我派潭。”派潭镇于2023年8月起举办“我要上村晚”系列专场文艺活动,截至2023年12月30日共在13个行政村举办“村晚”活动13场,通过巡回举办、主场承办,各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既是“村晚”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场上载歌载舞的表演者。该镇的不少民间绝技、民俗活动和非遗项目,经由“村晚”舞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朱村街于2023年9月起举办“朱村大舞台·想来你就来”系列文艺晚会活动,由各村(社区)群众、广州科教城院校师生、辖区内企业员工等轮番登台表演,至12月底圆满收官累计举办19场晚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现美好生活新图景、高质量发展新期盼。

  坚持“乡土气息”与“文艺精品”相结合 打造特色“IP”

  被誉为“珠三角翡翠绿洲”的增城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邑。近年来,我区利用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突出“群众性”与“艺术性”并重,统筹整合全区文化、文联、教育等系统文艺人才,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指导支持村歌和晚会文艺作品创作,深入发掘最基层、最鲜活的“乡土气息”,打造属于增城的特色“IP”。

  派潭二中老师组织乐队弹唱《我是客家人》、密石村村民广场舞表演《在希望的田野上》、客家话小品《打理其》……经区有关部门(镇街)“搭台”,一个个热气腾腾、充满乡土气息的节目在派潭镇各场“村晚”活动中轮番上演,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将村规民约、良好民风等内容编排成歌曲、小品,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颂家乡美、赞新生活,绘就一幅和美乡村的新图景。不仅体现农民群体愈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还彰显出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人翁”意识。

  在组织全区“村歌大赛”中,我区各镇街深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侨乡文化等资源,精心策划创作《家国永兴》《水墨画里是家乡》《侨乡瓜岭》等原创村歌,制作展现乡村文化、展示振兴成效的精美音乐短片,每一首村歌以历史文脉为经纬,将村史、村情、村景、村风串起,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展现美丽乡村新面貌,既饱含乡村气息,又唱出“流行味”“湾区范”,其中选送的10首村歌均入围2023中国村歌大赛(获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报道),占全部入围作品十分之一,其中新塘镇瓜岭村村歌《侨乡瓜岭》入选南部赛区十佳村歌,仙村镇十字滘村村歌《水墨画里是家乡》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优秀词曲奖。

  坚持“主场引流”与“多元宣介”相结合 扩大活动影响力

  为进一步扩大增城文旅活动的影响力,我区积极探索文旅活动宣传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升和扩大增城文旅的宣传效果和影响范围。

  一方面,我区用好用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文化场所,以田间地头、村口树下为舞台,开展“村歌”“村晚”排演和晚会表演活动,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推动实现游客“引进来”、文化“走出去”,通过文艺活动导流引流,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同比增长80%。“朱村大舞台”通过文艺晚会为纽带,让新进驻的广州科教城院校师生、企业员工、新社区居民快速融入朱村、融入增城,共唱未来愿景、共建美好家园。

  另一方面,我区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平台组织开展“村晚”“村歌”“大舞台”网络展播、网络传唱等活动,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发布系列文艺活动宣传片,新农人“小余哥”等百万粉丝网红拍摄“村晚”亮点、精品民宿、旅游景区等短视频,为打造文旅品牌宣传造势,13场“派潭村晚”、19场“朱村大舞台”活动累计吸引线上线下浏览量超1亿人次;全区“村歌大赛”18首村歌总浏览量达172万人次、总点赞量超35万人次。

  此外,我区还借助区内主流媒体打造宣传矩阵,持续推出“村晚”“村歌”主题报道。该系列报道相继被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等各级媒体转载、刊播,不断增强“村晚”“村歌”的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涵养乡村文明好风尚,擦亮增城乡村振兴“金名片”,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新动能。 

  坚持“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激发内生动力

  近年来,增城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挖掘乡土资源,激活乡村多元价值,让更多“一村一品”成为地域的“农”字号品牌招牌,全方位多维度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派潭村晚”不仅是表演的舞台,更是为地方产业站台、本土农特产品代言的舞台。“派潭村晚”等系列专场文艺活动深入挖掘各村文化资源、特色农产品、亮点产业,以“村晚”“村歌”等活动火爆出圈的流量加持,全方位展示高滩温泉、密石红柿、罗村水晶粉葛、玉枕课桌椅等特色村级产业,将“一村一品”搬上舞台,激发村级产业活力,促进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在“村晚”特色一条街,免费摊位为特色小吃、农产品、文创产品、乡村民宿等特色资源引流推广,佳松岭村的特色盆景、鹅兜村的餐饮产业等均因“村晚”而受到广泛关注“网红出圈”。

  “朱村大舞台”首场活动在丝苗米稻田公园举办,后续通过10多场文艺晚会,持续讲好“增城丝苗米起源地”故事,扩大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的综合影响力和美誉度。除了节目表演,“朱村大舞台”现场还设置了特色摊位,有丝苗米评鉴、手工制品、特色美食等,群众和游客不仅可以观看精彩节目,还可以赢取丰富奖品、购买特产、品尝美食。

  “村歌大赛”更加是让全区各个行政村群众“动”起来、文化资源“活”起来、旅游消费“热”起来,起着凝聚人心、塑造文明乡风的作用,不仅大大丰富了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村民群众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全村发展共识和合力。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