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 营商动态

广州海珠不动产登记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 听全文
  • 2025-01-09
  • 来源:海珠区
  • 分享到
  • -

登记服务用心用情 惠企利民见力见效

  2024年以来,为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7.0,助力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广州市海珠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根据全市统一要求,持续落实不动产登记30项改革任务、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的六批146条惠企利民措施,全链条提升服务质效,为海珠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不动产登记力量。

  精准助推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更给力

  一是贯彻落实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支持产业发展若干举措。新增设立产业服务专窗,为产业项目提供全流程绿色通道服务,通过主动对接产业项目,提前介入、靠前指导、全程协办,第一时间解决涉及登记实际问题,灵活组合办理房屋涂销再抵押登记、房屋抵押变更或转移登记等业务,更好地满足产业项目建设阶段的抵押融资需求。二是升级企业服务专区。综合研判日益增长的办事需求,在企业专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扩展为企业服务专区,打造“政企会客厅”,为企业间洽谈协商、政企间交流咨询搭建桥梁、提供空间,并配置自助网办机、洽谈桌椅、茶水mini吧等设施,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三是加强政企对话互动。坚持开展“宣讲进企业”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对接药企、房企、海珠区重点项目企业等,采用宣讲解读、座谈释疑、以案说策等互动方式,帮助合生创展、白云山星群药业、珠光城市更新集团等多家企业及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帮助企业用足、用透、用活惠企政策。创新开展“登记体验官”活动,向社会各界邀请企业群众代表,分别参加“角色转换”和“最快一小时办结”体验活动,沉浸式体验登记服务流程,问需于民找准持续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的切入点。深入推进“交房即交证”活动,在中海观云府项目现场为小区业主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同时提供不动产登记业务咨询服务,实现开发企业、购房人“一次不用跑”和“收楼即拿证”。

  破解登记办证难题,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更高效

  一是积极化解学校产权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以办好“民生微实事”为契机,采用“一案一策”专人专项化解教育设施历史遗留办证问题,先后为尚东峰景托儿所、广州市九十七中蓝天学校阶梯课室、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实训综合楼等项目核发《不动产权证书》,全力支持公共服务资源扩容,助力推进海珠区教育事业发展。二是助力部队解决历史遗留产权登记难题。为部队上门宣传军人军属优待政策,对照问题清单逐一详细解答指引,依法保障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的合法产权权益,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切实拓展海珠不动产登记拥军优属服务的广度深度。三是推动海珠区不动产“登记难”专项工作方案出台。结合工作实际,牵头制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推动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专项工作方案》,加强统筹,形成合力,妥善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项目,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提升登记服务质量,便民利民改革成效更显著

  一是充分发挥特色窗口效能。扩大“搞得掂”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事项范围,兜底服务持续优化,今年为近700名申请人提供导办指引、政策解读、答疑解惑。推出登记窗口多语种服务,为有办事需求的外国人士设立多语服务专窗,利用窗口配备的专业翻译设备及“960169”广州多语种服务热线,做好翻译沟通、业务指引,推进登记窗口服务国际化。二是落实不动产继承登记(非公证)告知承诺制。按全市统一要求,进一步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手续,以“承诺”代替“证明”,通过“减证便民”让登记服务更“接地气”,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办理便利度。三是不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以服务安居、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登记大厅志愿服务站、长者绿色通道及无障碍窗口、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和便民用品,致力打造舒适、便利的政务服务环境。主动上门服务,正面回应群众诉求,扎实为民办实事,今年共安排党员、业务骨干主动为行动不便、老弱病残等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上门服务6次,让其“足不出门”就能享受到贴心的“零距离”登记服务。今年以来,海珠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共收获12345热线表扬工单12份、表扬信36封、锦旗7面,以实际行动交出“民呼我应”高分答卷。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