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能级加速跃升 城乡环境蝶变升级
2024年,白云区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环境蝶变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能级加快跃升。今年,白云区将坚决落实省、市各项工作部署,通过大力发展现代产业、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典型镇村等,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产业培育成效明显,推动建设“枢纽城市”
“一条鱼”(水产)“一朵花”(蝴蝶兰),让江高镇峡石村这个传统农业村,破解了致富密码。峡石村是白云区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该村根据自身的农业基础,围绕“一条鱼”和“一朵花”两大主要产业大力发展,使得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笔者了解到,2024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不断推进,白云区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消费文旅创意区高标准建设,集中签约文旅项目27个、投资额超过240亿元。白云区4个镇的镇域经济特色化也逐渐明显。
2024年,白云区产业能级实现加速跃升。白云区高标准打造白云机场等“四大枢纽”和“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6+6+X”现代产业集群规模突破7000亿元,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竣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首家外商独资医院——大湾区国际大健康医养城签约落地,新引进山姆会员店等优质项目337个、投资额超千亿元。
2025年,白云区将狠抓产业发展,推动实现强区富民兴村,全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区。其中,国际空港片区将加快国际商务合作区、广州空港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和高增村、矮岗村改造,推动白云机场T3航站楼达到通航条件,打造国际开放新平台。推进广州国际港片区二三期开发建设,完善空铁联运服务中心功能,打造湾区高端服务与创新创意“黄金三角”。做强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典型村特色产业,提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能级,全年力争培育出1-2个全国镇域经济百强镇。加快壮大产业园区平台,加速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重点平台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正佳帽峰湾等重点项目落地建成。
人居环境全面升级,绘就城乡共美新画卷
“过去一年,每一天都看到我们村在变美。”年过八旬的朱婆婆是人和镇清河村的一名老党员,她一直关注村里的发展,特别是草地社和海滣社的变化,两个经济社原本环境陈旧、发展落后,现在是村貌变美、活力焕发。
一年多来,清河村完成了5个连片鱼塘、5个村级公园的升级改造,修葺了151栋旧屋,改造了6条巷道。除了清河村,人和镇的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通过一年的建设,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典型镇,人和镇更是通过“七个一”项目(打造一个美丽圩镇客厅、打造一个龙舟文化公园等)的建设,全面提升了镇容镇貌。这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太和镇、江高镇、钟落潭镇。通过典型镇、典型村、典型社的培育,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逐渐融入白云人的生活中。
笔者了解到,2024年,白云区打造全域大环境提升2.0版,创新采用“四个出一点”模式筹集了近2亿元,完成典型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改造提升首批典型村超620栋农房和广花路沿线280栋房屋外立面。
而“百千万工程”带来的人居环境提升,不仅仅局限于四个镇,而是覆盖城乡,绘就城乡共美新画卷。据介绍,2024年,白云区城中村改造加力提速,创新“先安置、后征拆”等机制,集中攻坚“5+5+X”城中村改造,共拆除面积154万平方米,支付专项借款99.5亿元、占全市68.5%,实现首开区征拆、安置区建设和投资纳统“三个全市率先”,民科园核心区2500多栋村民住宅签约率超92%,陈田村改造首期复建安置房已交付。
2024年,云溪植物园全新亮相,云萝植物园开园,全市首个区级森林公园(六片山)获批,江高镇成功创建全省首个“绿美广东”乡村绿化共建基地等,加上各镇街一批“四小园”的建成,让绿色变成了白云区的底色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25年,白云区将继续打造宜居宜业空间,塑造国际范、岭南韵的“大城门户”,依托“两山两湖一江一河”等生态资源,构建通山达水的复合生态网络,加速推进“5+5+X”城中村改造,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推动典型镇村提标扩面,加快推进绿美白云生态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白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感
2024年11月,龙归街龙兴西路的内涝整治工程竣工,解决了困扰周边群众已久的“水浸街”问题。过去一年,该街聚焦民生痛点难点问题,以民生微实事为抓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变化中,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笔者了解到,2024年,白云区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通过实施“七好民生工程”,全区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4525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学位超1万个;实现“一元钱看病”城乡全覆盖,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等项目启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同时,白云区创新实施基层党建“五项措施”和“三大机制”,组建了3000多人的“民情联络员”队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1200个;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保障作用,全年新增就业人数39083人。
不仅如此,白云区还在全市率先推广建设最小应急响应圈352个,网格化工作考评连续5年排名全市第一,大力开展“四个促进年”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46.1%、45.7%。
另外,白云区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串联城乡、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建设已经成形。据统计,2024年,白云区共新建改造道路93公里、完成投资115亿元,其中“四好农村路”22.8公里。
笔者了解到,2025年,白云区将继续坚持打通“大动脉”和畅通“毛细血管”两手抓,推动钟港大道等25个项目开工、湖滨东路等15个项目建成通车,推动空港大道、黄金围大道等主干道在上半年通车。同时,继续新增自来水管网、燃气管道,进一步加强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数据中心、物联网感知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推动枢纽互联互通。此外,围绕枢纽和产业,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生活集聚区,周边同步规划建设商务楼宇、特色楼宇,打造“15分钟工作生活圈”,实现港强、产优、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