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 营商动态

市场热首演多 广州好戏连台

  • 2025-05-24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为“演艺之都”再添一把火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现场,广东重磅发布六大文化产业“政策包”。其中,《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广东演艺市场政策17条”)包括九大方向、17条具体措施,为广东演艺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指明发力方向。

  被誉为“演艺之都”的广州,演出市场一向热力十足。此次“广东演艺市场政策17条”一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广州演艺市场将再添“一把火”,助力广州在打造“国际演艺之都”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491fffc5e0c4e77d093e.jpeg

在南沙举办的湾区校园音乐节。(资料图片)

  演艺市场畅旺 消费动能十足

  此次出台的“广东演艺市场政策17条”提出,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国际演艺之都。

  此前,广州发布《关于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全面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一城二都三中心”城市名片。其中,一个中心就是国际演艺中心,进一步明确要加强演艺场馆建设,拓展中小型演艺空间,鼓励原创作品全球首演落户广州,培育“广州首演”“广州首发”品牌,促进演艺市场消费。

  广州的演艺市场一向畅旺。2024年共审批营业性演出4974宗、140135场。今年1—4月,共审批营业性演出1661宗,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11%。

  广州稳居演唱会之城第一梯队。凭借商业资源集聚度高、交通枢纽作用强、年轻人群体占比高等优势,广州吸引一大批明星来此举办演唱会。2024年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

  广州积极招引优质企业,推动演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4年广州演出经纪机构556家,较2023年增加228家,同比增长41%,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演艺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广州演艺市场的繁荣亦带动了文旅消费。其中,演唱会成为“行走的GDP”,跨城观演成为主要消费趋势,跨城观演率超50%(其中大型演唱会的观众70%来自广州市外、40%的观众来自广东省外),极大拉动消费。

  尤值一提的是,广州演艺装备产业实力雄厚,在舞台灯光、电子音响和户外景观照明领域全国领先,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企业过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多部剧作广州首演 产品供给丰富多元

  “广东演艺市场政策17条”指出,要促进演艺市场供给和消费,支持引进国际高质量商演项目。对此,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表示,广州大剧院加大力度引进了很多重磅演艺项目。其中,有“首轮巡演国内首站、广东唯一”的黎星工作室最新民族舞剧《牡丹亭》,有“国内首演”的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湾顶月明》等。

  作为扎根广州文化近七十年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在“政策包”的指引下,也将更好地结合自身资源,助力广州打造影视和演艺新高地。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慧艳介绍,“公司今年成立了‘广文演艺院线’,包含5个标准剧场和6个演艺新空间。我们将进行充分链接,把优质的演艺项目引进到我们的剧场和空间里面。”

  广州本土的文艺院团也将加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舞剧《英歌》、音乐剧《雄狮少年》、粤剧《双绣缘》等多部舞台艺术佳作将进行进一步精心打磨。

2eab02277aa1761d6e42.jpeg

《英歌》剧照

  “广东演艺市场政策17条”指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交流推广,强化演艺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粤产演艺精品海外巡演,最高扶持500万元。

  5月20日,广州大剧院启动了首届“戏剧星火”大湾区青年戏剧计划。“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搭建一个平台,更要整合整个湾区的资源,去联合湾区的剧场、高校、演艺人才,一起进行演艺生态持续化的培育。”陈睿告诉记者。

  “广东演艺市场政策17条”明确强调培育演艺新空间。一台好戏文化传媒(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科表示,将在北京路复制上海亚洲大厦“垂直百老汇”模式,“依托广州现有多个驻演项目的经验,联合《辛吉路的画材店》等项目,共同打造华南地区首个驻演戏剧集群。”

  拓展“演艺+”产业链条,“广东演艺市场政策17条”指出要丰富“演艺+旅游”产品供给,也将为广州文商旅注入更多新活力。

  数说

  2024年,广州共审批营业性演出4974宗、140135场。今年1—4月,共审批营业性演出1661宗,比2024年同期增长11%。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

  广州演艺装备产业实力雄厚,在舞台灯光、电子音响和户外景观照明领域全国领先,占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企业过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