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标准破局 向全球争先
从广式早茶的贴心服务,到全球流通的“广州智造”;从广交会上以餐饮安全标准守护中外客商味蕾,到十五运会凭志愿服务规范传递赛事温度——标准化这根“无形纽带”,正将个人生活、行业发展、城市能级与湾区未来紧密串联,让每个维度的价值都鲜活可感。在广州,标准化已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态势,它为市场划定公平起跑线,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为科技创新打通转化通道,破解产学研融合难题;更以强制性标准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消费者权益,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关键工具。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以标准化战略为抓手推动“标准领航行动”落地,多项成果领跑全国,为新时代标准化建设贡献广州智慧。
破局 以标准抢占前沿产业制高点
数字经济浪潮中,广州以标准为矛破除国际规则壁垒。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ISO 55013国际标准,作为全球首个数据资产管理领域通用规则,2024年发布后迅速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针”。中国太平洋保险广东分公司依托该标准构建数据体系,数据安全与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标准化”突围更具代表性。截至目前,国家新能源汽车TBT研究评议基地建立了7个国外标准、法规数据库,发布TBT/SPS通报、出口预警等信息5048条,更针对其他国家的20份技术通报组织企业提出42条评议意见,助力车企破解贸易壁垒。
这种“以标准夺话语权”的思路,同样在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强劲力量。亿航智能深度参与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其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凭借标准化优势,已具备全球商业化运营资质,成为“广州智造”出海标杆。
焕新 用标准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
前沿产业借标准破局,传统产业则靠标准焕新。
在番禺,“都市型智慧渔业与渔联网标准化试点”构建了“从实验室到池塘全流程标准体系”,借助 5G、AI 实现大口黑鲈养殖的标准化管理,填补智慧渔业标准空白,为全国渔业现代化提供“广东样本”。
从化荔枝产业的“蜕变”也藏着标准化赋能的密码。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先选育晚熟优质品种“井岗红糯”,又牵头制定5项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标准,将利用冻眠标准生产的荔枝保鲜期延长至1年,打破“荔枝难保鲜、果农丰产不增收”困局。2024年,企业荔枝出口15国,2025年远销南美、中东,并带动20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
莲花山景区也凭借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以高分通过评估,景区全体员工的标准化意识显著增强、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让“标准化服务”成为文旅融合新名片。
此外,广州还以标准牵引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专项方案明确四大提升目标,让标准成为拉动内需的“加速器”。
联通 靠标准搭建湾区融合新纽带
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在“湾区标准”建设中扛起“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担当。截至2025年10月,广州参与制定的“湾区标准”达242项,占总数92.4%,覆盖养老、粤菜、智能家居等领域,推动三地规则“软联通”。
在养老领域,广州率先探索跨境服务标准化。南沙区启动全国首个跨境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等标准落地,为大湾区养老机构提供认知症老年人长期优质的生活照护服务作出明确指引;在“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下,58项粤菜标准纳入湾区标准,广州酒家依托咕噜肉预制菜标准推动产业化,更通过海外培训、以标准为教材,让盐焗鸡、艇仔粥香飘全球。
此外,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主导的扫地机器人智能分级标准,不仅推动18家企业研发23款新品,其测试方法更纳入国际标准,助力湾区企业“借标出海”。
实践 凭标准筑牢重大活动品质防线
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湾区融合,标准的价值最终都体现在民生与实践中。
面对广交会、十五运会等重大活动,广州构建“标准化保障体系”,其中十五运会筹备中,《民间龙舟竞赛组织管理规范》统一赛事规则,《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通用规范》细化仪容与话术,从“全龄友好”场景进行规范,确保赛事安全与观赛体验双提升。
截至2025年10月,广州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量居全国前列。站在2025年世界标准日的新起点,广州市市场监管系统正持续深化标准化战略,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广州市标准化发展实施纲要》为指引,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先进标准,推动“湾区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从个人生活“小确幸”到行业突破“大作为”,再到城市与湾区“大发展”,广州以标准守住烟火气、托举大格局,未来将继续以标准为笔,绘就更高质量、更富韧性的发展新图景。